第八十二章 龍心大悅

無論唐宋, 自有科舉以來,在趙昚之前的歷代皇帝,重文輕武已是慣例, 武舉不僅人數少, 而且只是按等給付身授官, 並未給黃碟賜予進士及第、出身(注1), 所以當年哪怕狄青功績彪炳, 無人能及, 仍然會被韓琦輕視, 被眾文臣排擠, 郁郁而終。

在當時的文人眼裏, 只有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方為好男兒, 能唱名狀元者,從來只有文舉狀元, 唯獨今時今日,趙昚不但給武舉進士賜予黃碟和進士及第、出身,還親筆題字,下詔文武狀元同遊禦街, 方才有如此轟動的場面。

古往今來, 第一個武舉女狀元,便是在史書上,也會留下重重一筆。當然, 對親自選中這位女狀元的皇帝,也少不了會大寫特寫, 彪炳史冊,光耀萬世。

對此,趙昚表示, 方元澤的提議很好,非常好,朕心悅之,錯,龍心大悅!

既然龍心大悅,獎勵也是少不了的。

原本武狀元的授官是從七品起,趙昚也特地給嶽璃提了一級,補秉義郎,與文狀元的承事郎相當,原本武狀元不能預軍州事,先屬三衙主管機宜文字,等於是先做助理屬官,從事文秘工作,這哪符合嶽璃的定位,趙昚幹脆大筆一揮,跟著授官海州安撫司準將,直接跟方靖遠一同赴任,還可兼任護送之責,省去他的一樁心事。

遊街“示眾”之後,便是新科文武進士朝謝,拜黃甲,題名刻石於禮部,賜聞喜宴……瓊林賜宴,禦詩馳賜,文進士們爭相賦詩作畫,獻於君前,武進士們射箭投壺,博君一笑。席間簪花為樂,唱詩為榮,一套流程走下來,眾人沐恩之余,自是感激不盡,恨不得馬上就能為國效力,報效君恩。

然而,正如大多數應屆畢業生,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知道之後,才開始進入社會的毒打。

便是頭甲的狀元,開始也不過是六品的官兒,更枉論其余的進士們,三甲雖能進翰林院編修,可翰林院的板凳坐下去之後,能不能起來,就全看機緣,畢竟狀元三年一個,都是從這裏走出去的,翰林院人才濟濟,便是先前再了不得的天才,進來也得老老實實從頭做人。

其余進士則分入六部九司者有之,外派各州縣有之,作為唯一的女狀元,嶽璃的外派,並未引起朝中波瀾,反倒是臨行之前,許多小娘子去嶽府門前送花送果子,嶽雷和李氏便是說破了嘴,也沒能攔得住她們。

因為嶽璃這一朝高中狀元,城中的許多人家,原本給女兒悄悄束起的腳又放開了,前些年老學究們口口聲聲說道的“女子無才便是德”也無人再敢提起,怕出了門被街上的小娘子們唾棄。

越來越多的小娘子可以不戴面紗,拋頭露面地在外行走,便是被人注目,也敢回瞪回去,叫街頭當值的禁軍拘了那些肆意妄為的浪蕩子,會賺錢的娘子們不再困於後宅,她們能當街賣湯水冰飲,小吃雜貨,單憑自己的一雙手,就能養活家人。

這臨安城的繁華盛景,原本就有她們的一份,只是原來都被人遮蓋著,無人看到她們默默的辛勞付出,等方靖遠扯去那一層面紗後,世人方才驚覺,原來女子所做的事,遠比他們看到的多,也遠比他們想象的多,若是給她們更多的自由和空間,她們能創造出一個新的世界。

正如能寫出讓無數男兒羞愧的“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詩的李清照,能與韓世忠並肩作戰的梁紅玉……如今又有能用水力紡紗織布的盧錦雲坊,匯聚了無數奇女子在其中。

大宋時代的文人,並非後世看到的那般固執守禮,拘泥不化,皇帝積極辦學和普及文化,推動科舉寫下勸學詩,給了文人以最寬泛的待遇,讓他們的思想得以充分的發揮,或許在變革中有失誤,在爭執中有過錯,可就算政敵的王安石和司馬光亦是惺惺相惜,君子和而不同,譜就了輝煌燦爛無比的古代文化和科技巔峰。

若沒有金滅北宋的慘烈局面,十室九空,摧毀了正在蓬勃發展的文明和科技,就不會有後來理學家對女子們以“保護”為名的嚴苛要求,那些看似有“理”的教條不光綁住了女人們的雙腳,也綁住了這個時代最後可能翻盤的機會。

幸好,在這個時空的大宋,機緣巧合地有了後世方靖遠記憶的回歸,與這個時代的他融合在一起,從西湖上的相遇開始,握住嶽璃的手的那一刻,他們就注定了要一起扭轉大宋這輛龐大馬車的齒輪,讓它轉向另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若是你祖父和伯父知道你在武舉奪魁,想來在九泉之下,亦能安心。”

李氏看著鏡中已長大的孫女,曾幾何時,她以為今生都無法回京,無法再替夫君和長子報仇,膝下的兒孫們也遭了秦檜的毒手,唯一幸免的孫女卻不知能不能以真容亮相於人前,誰想到短短一年間,形勢竟如翻天覆地,不但他們回到了臨安,還找回了嶽飛和嶽雲父子的屍骨重新安葬,嶽家人不但沒有散沒有垮,還能重新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