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一鋪在手

海州城裏的鋪子, 就是如今海州人的財富密碼,只要一鋪在手,簡直三代不愁。

原本海州城裏商戶, 在方靖遠剛上任時, 還想觀望一下, 畢竟他們都是本地的士紳,金人來了,他們多割點肉也能活,魏勝奪下了海州,給他們各種優惠和扶持, 搞活了工商,穩定了人心,好不容易安安穩穩過了一年, 突然就有了大宋派來的正式知州。大宋重文輕武人所皆知,他們就怕新來的方使君三把火先燒了魏勝原來的政策, 殃及他們這些池魚。

可沒想到,方靖遠壓根沒想過從他們身上扒皮, 反而從南宋帶來了海商的商隊, 一下子就搞活了海州的商貿。

原本上次靜海軍和魏勝聯系上時, 魏勝就希望靜海軍能幫海商護航, 讓他們能夠來海州交易, 然而大多數商人對海州的情況不明,寧可多跑點路上通州直接去交易,也不敢貿貿然入港。

方靖遠上任時,辛棄疾的船隊也跟著來了。辛大佬本身就是大豪商,做得是南北買賣,水路黑白通吃, 自然也少不了籌謀海運之利。尤其是他上次去燕京時,辛棄疾就派人沿途打點,也跟著跑了兩趟,算是把這條商路跑通了,這次就幹脆召集了臨安不少商賈勛貴,組了支船隊隨行。

海商本就是重利,然而風險也是極高,能跟著大宋水師同行,有官方護航,還得方靖遠承諾在海州交易的種種優惠和便利,減少在路上的時間還可以多跑一趟,如此既減少了他們的風險,又增加了獲利途徑和機會,何樂而不為?

然而,原來的海州城,地方就不夠用了。

海州原本背山面海,地勢險要,屬於易守難攻之地,魏勝奪城後就召集人手修建城墻,建造戰車,方才擋住了金兵的反撲,倉促之下,修建的城池也大不到哪去,不過以當時的人口來說,還是足夠居住。

可後來流民來投奔時,地方就遠遠不夠,金兵還時不時從旁邊的山上窺探城中布防,才逼得魏勝在方靖遠一上任時,就要求擴建城池,修建外城,將原本海州城外的兩座山都納入城墻守護範圍內,避免給金兵制造地理優勢。

魏勝判斷的十分準確,完顏廷從徐州調來的猛火油櫃和床弩、投石車等重型攻城器械,就是打算借助海州城外的山坡,居高臨下地攻城。

可他沒想到,他甚至沒能走到海州城下,就已全軍覆沒。

而海州城,已不是他先前所知道的那個海州城了。

海州城向外擴張了數倍於從前的面積,不光是將城外的兩座小山納入城墻範圍之內,還向北延伸了不少,將大片荒廢了田莊也跟著圍了起來,向東擴建了原本的碼頭和港口,原本那些守在城外奄奄一息的流民,在擴城的工程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方靖遠是堅持以工代賑的形式,不光讓他們跟著修建城墻,還要開荒、蓋房、挖渠、引水……幾乎沒有一天空閑的時間。

不僅如此,方靖遠在招工時還特地讓他們報上一技之長,挑了幾個讀過書的人負責登記流民的信息,既方便安排後續的落戶墾荒,又能夠讓他們分組互保,避免金國探子潛入其中。

這些朝不保夕的流民得此重用,更是一百個上心,上次跟海州城裏的百姓一起揪出金國探子的事,他們也跟著出了不少力。

那些原本不想讓流民入城的海州原住民和商戶士紳們,萬萬沒想到的是,方靖遠新建的外城,竟比原來的海州城更為經濟適用。

大宋沒有宵禁,也不禁絕工商戶入仕,故而建城時從未刻意將坊市分隔,嚴格區分商業區和住宅區。從汴京到臨安,因城市化進程過快帶來的人口擁擠,使兩都地皮都堪稱寸土寸金,所以一般建房時都至少蓋兩三層。

尤其是那些沿正街的住戶,圍墻也不再是單純的圍墻,都蓋成商鋪,類似後世的商業街和門頭房,無論是自用還是出租,收益都十分可觀。

海州城原本只是一座小城,城內除了州衙和一條正街外,其他的街道都是住戶自己加蓋,高矮不一,造型各異,雖然也是獨具特色的風格,但整體看來還是有些散亂,尤其是原本建城時並未考慮下水道的問題,還是後來居住的人多了,挖了水渠排汙,可一旦下雨,難免會有汙水四溢,臭氣熏天的時候。就更不用說每日都必須趕早倒夜香送出城外去,免得城中人多了之後帶來各種問題。

方靖遠一開始提出過要改造舊城,可這時代的人都輕易不願搬遷,更擔心他讓人搬遷的目的,這是要變著花樣掠奪他們的鋪子,還是要額外收錢征稅?

原本就“日理萬機”的方靖遠哪裏有功夫跟他們去扯皮,正好新城還是一片荒地,隨便由他規劃,就幹脆地撂下了老城區,在原本荒廢的田野上開始建造新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