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放開手腳

海州狸的人員變動, 方靖遠很快就知道了,特地把嶽璃找去說話。

“聽說你趕走了林梅兒?”

嶽璃點點頭,又補充道:“還有兩個狸娘也跟著走了。她們是海州本地人, 擔心在軍中待得久了, 以後不易嫁人。”

“這樣啊……那你沒勸勸她們?”方靖遠不禁失笑道:“就不怕壞了海州狸的名聲?”

“怕什麽?走了三個, 來報名的小娘子多了一百多個,我現在愁的不是人手不夠,而是這麽多人怎麽訓練的問題。”

嶽璃微微一笑,唇邊的笑靨露出,流露出唯有在他面前才有的幾分稚氣, “我可是跟大家說了,無論嫁不嫁人,先生都會管我們的生老病死, 了卻後顧之憂,誰還會在乎嫁不嫁人呢?”

“呃……這……”進展有點出乎方靖遠的預料, 也不知該說是好是壞,其實按照趙昚和大宋如今的政策, 不光是要求鼓勵婚嫁, 甚至還鼓勵寡婦再嫁, 就是因為先前的戰事和災荒中, 大量男丁損失, 如今連很多重體力勞動,如耕種養殖都是女子在做,之所以他在朝堂上懟得那些老臣們啞口無言,很大一部分也與此有關。

可以說,沒有女子們頂下的這大半邊天,南宋的經濟也不可能恢復和發展的那麽快, 更不用說那些農家士子們的進學之路,幾乎都是靠家中老母和娘子耕種紡織女紅一點點攢出來的,原本他們都已習慣並視之為尋常,甚至還覺得讓她們守貞,是為她們著想,可被方靖遠一針見血地指出其中弊病後,哪怕昔日再頑固的老夫子,最後也偃旗息鼓,不在此事上再與他糾纏,才讓臨安和大宋的小娘子們可以繼續自由的生活,撐起家中生計的同時,也撐起自己的底氣,走出後宅的局限,就能看到更廣闊的的世界,找到更多的出路。

可他支持的是娘子們自由發展,讀書工作和開闊眼界,並不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避免婚後困於後宅失去自我,不等於徹底不婚不嫁啊!

他斟酌了一番,還是忍不住說道:“其實,我說養老之事,不光是海州狸,一些失孤的老人和孩子,還有退伍傷殘的士兵,我都在想辦法安置,並不是說,讓你們都不要嫁人了。這世上固然有李嘉那樣的白眼狼,但也有章玉郎和霍千鈞這樣的好男兒,能遇得良人,成家育兒,亦是一種幸福。”

“那先生呢?先生可曾想過成家之事?”嶽璃忽然問道:“先生既然覺得成家育兒亦是樂事,為何蹉跎至今?”

方靖遠一怔,正好對上她清亮的眸子,忽然覺得有幾分不自在,輕咳了一聲,避開她的視線,顧左右而言他:“近日福安堂和撫孤院都收容了不少老人和孩子,我找了幾個本地的讀書人和教頭給那些孩子上課,教授他們讀書識字和基本的拳腳功夫,你看是否安排狸娘輪值也給一些小娘子教點本事,無論她們將來做什麽,有一技之長傍身總是好的。”

見他故意回避,偏過頭時,耳後居然微微發紅,嶽璃抿唇一笑,並不再追問下去,而是應下讓狸娘去授藝之事,畢竟能成為海州狸的娘子們,幾乎個個都身懷絕技,而撫孤院中的孩子,都是流民中失去親人的孤兒,若是像扈青娘這樣不願再嫁的,能教出幾個好弟子來,也不比養兒育女的差。

大宋從開國之初,就格外重視文教,一方面連皇帝都聲稱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了科舉的錄取人數,從最高等級的太學到基礎的社學,都有官辦學院,讀書的風氣之盛,在歷朝歷代之中,都是首屈一指。

所以方靖遠在建新城的同時,設立了養老的福安堂和撫育孤兒的撫孤院,不但沒人反對,還得到了眾口一詞的稱贊。

在方靖遠看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些老人雖然不能再從事重體力勞動,但他們畢生的生活經驗和生存智慧,都是寶貴的財富,讓他們在福安堂養老的同時,還可以給撫孤院和社學的蒙童傳授知識,發揮余熱,也能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得到教育。

趙昚和當今皇後在臨安亦設有福安堂收容孤寡老人和軍中孤兒,方靖遠在海州亦以此為名,也是扯著皇帝的旗號來給大宋拉攏人心,畢竟海州地屬兩淮,這裏除了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那些年輕人和小兒,都是在金人的統治下出生,只是聽長輩們說過大宋時代的生活,直到如今,才真正感覺到成為宋人的好處,不再是金國被人歧視和欺淩的下等人,而是可以擁有自己土地和房屋的自由平民。

嗯,方靖遠對大宋感情勝過其他朝代也有這一因素在內,就是大宋時期賣身的奴婢,遠遠低於其他朝代。大部分人都是以長工或短工形式向主家服務,主家哪怕是朝中高官,肆意打死奴婢也要擔上人命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