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道家種植(第2/4頁)

“那……就試一試?願意跟我學種藥的,隨時可以來,只是山中勞作辛苦,吃不得苦的人就算了。”

“道長你放心,我肯定選些肯吃苦耐勞的人來跟你學習。”

方靖遠當場拍板,在雲台書院裏新開一門“中藥”科,願意學習的,需跟隨寧道長師徒在山中學習三個月,從開荒到種藥,以及各種草藥的炮制方式,能入門的,繼續跟著學,力有不逮的,也可以按種藥的收成獲得報酬,抵扣學費,可謂一舉多得。

如今徐州和泗州楚州相持不下,已斷斷續續的打了幾個月,雖說各有勝負,但眼下已到了春耕時分,若是他們再打下去,農民無法耕種,那今年的損失就大了。那些家大業大的走不了沒辦法,而那些佃農和平民幹脆就收拾了東西逃往海州和山東等地,另尋一條生路。

大量的流民湧入,原來的土地分配制度就有些不夠用了,需要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賺錢的行業。

而先前為了築城導致海州城外的幾座山都被過度開采,哪怕後來方靖遠強制要求砍伐樹木必須經過批復,而且要砍一棵樹種十棵樹苗,然後又讓工程學院那邊,將磚窯開了出來,盡可能地用磚窯燒出來的磚瓦蓋房,減少木料的消耗和對山林的破壞。

盡管如此,造林的速度也趕不上毀林的速度,所以這位寧道長的作用就格外重要。

她不但可以穩定人心,而且能夠吸引信眾。道教本來就是中華幾千年最具生命力的本土教派,在民間的威信極高,她說濫砍濫伐會觸怒山神,折損福報,比方靖遠下的禁令還要管用。更何況她本人形象極佳,又有一手好醫術,贈藥行醫,廣結善緣,才不過短短數月時間,就讓城中不少百姓稱她為活觀音。

嗯,對於觀音在佛道兩家都如此吃得開受歡迎,方靖遠也表示十分敬佩。

他這一日放下了其他的事,先讓人送錢太醫回醫學院去休息後,就留在山中跟著寧嬋媛一起種藥,看她如何分田起壟,如何飲水澆灌,如何育苗種藥,興致勃勃的問了不少問題。

寧嬋媛一開始還有些不好意思,後來見他果真如錢太醫所說的那般平易近人,毫無官架子,甚至都會自己親手拿起鋤頭鋤地,讓她在意外之余,倒也松了口氣。

總算,沒選錯落腳的地方。

“咦,你方才往地裏灑的那些,是肥料嗎?”方靖遠看到她將一帶黃色的粉末加水拌勻,小心地灑在藥田裏,便好奇地問了句,見她面露遲疑,又趕緊補充了道:“若是你的獨家配方,不說也無妨,我只是隨口問問,並無他意。”

寧嬋媛只是猶豫了一下,還是坦白地說道:“這些是我煉丹的藥渣,我師父曾經說過,以藥養藥,這些藥渣雖然未能煉成丹藥,但本身的藥性仍在,正如花葉落地歸根,化作春泥更護花,想來也是因為如此,我種的藥草才會比原本那些野生的藥草更好一些。”

“藥渣?”方靖遠先是一怔,繼而回想一下道家那煉丹術裏什麽都敢放的本事,當初火藥不就是他們給煉出來的嗎?那如今煉丹時再煉出點肥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他立刻開始發動腦筋,想想現在可用的肥料。

“不知寧道長可否給我一些藥渣,我回去實驗一下,看能不能配出可以推廣到普通農田用的肥料。眼下我們雖有榨油剩下的餅渣做肥料,但今年需要開墾的荒地太多,肥料供不應求,所以還得多想點辦法啊!”

為了這肥料,方靖遠才是操碎了心。

海州城重新規劃建新城的時候,方靖遠除了做好整個城市的下水道攻城和排汙凈化系統,避免汙染了近海,影響到海產收獲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修建了公廁。

起初魏勝等人對他這一決策十分不解,路要修的寬一點,方便以後馬車進出,他們能理解,可這原本都是在各家私房內的汙穢之事,就算有馬桶也會帶來很多問題的事情,居然還要官家出面,每條街都統一修建公廁,還連著後面的化糞池和水渠都跟著修好,就讓他們很難理解。

後來他們才知道,昔日被他們敬而遠之的東西,原來還是農家必不可少的寶物。尤其是海州城外的許多荒地,重新開荒時,用的肥料都不少,而且大量的流民加入,去年新開的荒地竟然一舉超過了海州歷年來在冊登基的田畝數量。

而後這一年的收成,也比原來多了近三成。雖說其中也有風調雨順兵禍未及的緣故,但這肥料的功勞絕對不少。

眼看著今年的春耕開始,而海州的荒地已經開墾的差不多,開始向外擴張之余,方靖遠也開始考慮立體種植和深耕細作,挖掘土地的最大產值。

畢竟,人只有這麽多人,地只有這麽些地,若是一味擴張,超出了海州軍的控制範圍,就算種出來的糧食,也分分鐘會被徐州的金兵和其他州縣給收割了,只有在自己控制內的地盤上,種出來的收獲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