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榜上有名

介於金國人自編自導自演的那場“尋夫”大戲, 方靖遠都不用安排海州狸的人去控評控謠,就有不少當日跟來看熱鬧的百姓回去將這事傳開了。

本身解試發榜的熱度就是本月內最火的話題,再加上貢院失火、孝婦尋夫、天降“遺孀”等幾場大戲演下來, 讓整個淮東和山東的百姓, 簡直都快忘了眼下正是宋金交戰期, 山東那邊剛打退了徒單習烈,淮東也擊退了徐州的金兵,正面大戰場上的決戰是結束了,可那些零零星星的戰鬥卻一日都未曾停歇過,雙方各出殺招, 無論是針對方靖遠的刺殺還是海州軍斥候出去打探情報時的遭遇戰,都難免有傷亡。

而那些“自焚”未遂的考生,除了兩個謊報信息而坑死自己的, 其他人包括親友已遇難的考生都決定返回故鄉,一則是辟謠, 讓家鄉的人知道他們還活著,而海州的解試也並未為難他們;二則是去拉人, 勸一些當地有名望的士紳和讀書人投奔海州。

完顏雍要拉攏的人, 方靖遠同樣也要拉攏, 兩國之間的戰爭, 拼得國力當中, 不光要看雙方的兵甲武器,糧草軍餉,還要看長期的人才儲備和後勤力量。尤其是在這個時代,人才同樣重要。

張榜之日,恰逢中秋,方靖遠讓人張榜的同時, 也將前十名的考卷謄抄本張貼在貢院的外墻上,以示公允。

這次參加考試並完成全場試卷的約莫有五千來人,方靖遠按照解試的比例,錄取了一百零八人,然後又分了個副榜出來,上面有九十二人,一共兩百個名額。其中正榜有名的考生,成為正式的貢舉生,可參加明年在臨安的春闈會試。而副榜的則可以入府學和雲台書院讀書,相當於預備生。

除此之外,方靖遠還公布了一張招聘告示,列明了目前京東路的各州府內,各官衙和地方的缺員名單。這些地方要麽還在宋金兩方的拉鋸戰區,要麽剛剛收復,尚未安排人手,或是只有個州官或知府,下面的縣衙卻無人打理,或者是個光杆司令……總之缺員之多,本來他也報給了臨安朝廷,有些缺額戶部安排了人過來,最搶手的莫過於海州,可其他地區的,就很難有人主動請纓。

像朱熹這樣,本來是監察解試,最後居然肯留下來挑起府學和京東路學政的擔子,已是少之又少。畢竟那些拉鋸戰區裏的文官武將折損率都很高,敢來的都是真正視死如歸的漢子。

既然臨安那邊沒法安排這麽多人過來任職,方靖遠在給趙昚寫了奏折獲得批準後,就將一些低等階的文官和衙門裏的吏員職位公開招聘,並且保證他們以後若是還想參加解試都沒問題,甚至品行優良政績卓著者他還可以保薦直接去參加臨安的鎖廳試和會試。

哪怕考生們有留意到這正榜上只有寥寥幾個海州和沂州以外的考生,看到了張貼出來的試卷也無話可說。方靖遠甚至允許考生有疑問去申請翻查試卷,最大限度地保證考試的公開公正性。而那些來自各地的考生,在看到考題時就知道自己弱了不止一籌,他們可沒有雲台書院和齊魯書院那些貢舉生在考前突擊模擬訓練的經驗,對方靖遠的出題方式也不是十分適應,所以看到自己現在的成績,倒也沒什麽疑問。

現在他們更感興趣的,是旁邊的招聘公告。

畢竟以會試的難度,就算是他們這些上了正榜的考生,能一次就考上進士的,也不過十分之一。更何況大家都很清楚,朝廷取仕的標準,跟海州還有些區別,他們在這裏能考出好成績,但去了臨安就未必符合那些考官的要求。

倒不如實在一點,先找份差事幹著,既能夠熟悉官場的規則和政策,還能夠領著俸祿繼續學習等著參加下一科解試或會試。

這樣想的人還不少,很快就報滿了名,等著三日後的下一次考試和面試。

方靖遠甚至還讓人將府衙到縣衙的政務都列了出來,編撰了一本《施政指南》,從大宋律例到日常辦公行文誥書等要求,事無大小,都逐條列舉,並佐以案例,免得這些新手上任後任意行事,影響到他對整個京東路的管理。

雖說他以前沒做過這種“大官”,可統籌規劃和理科生慣用的化繁為簡式表格,再有辛棄疾和朱熹這等大佬幫忙把關竟也將這本手冊編得十分規整,哪怕是個只讀過四書五經的學生,拿到這份指南,只要不拍腦瓜亂放三把火,都能穩穩當當地經營好一縣之地。

結果方靖遠看到不光是副榜和落榜的考生報考京東路的“公務員”,就連正榜上的那些貢舉生,竟也有不少報名的,一時間不知該誇他們膽大呢,還是該表揚自己治理有方,讓這些學生如此信賴。

好在這次整個京東路缺員著實不少,尤其是山東和淮東地區,一些原本已經歸附大宋的縣城,被徒單習烈和完顏允中一通殺伐之下,竟出了不少空缺。有的是縣衙上下都以身殉國了,也有的幹脆投降或棄城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