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炮轟

不得不說,媒體的嗅覺,非常的靈敏。在收到了暗示,一些媒體就知道,該怎麽表示“誠意”了。

第二天,大大小小的報紙頭條,基本是清一色標題。

“周牧揚威海外,問鼎最佳導演!”

“《天堂電影院》,奪冠天堂島!”

“‘小影後’洛青棠身世之謎!”

“七歲女童,走向世界。”

“時隔六年,孫玉竹掌鏡,遠征天堂島!”

“楊帆不甘失敗,大鬧機場!”

“……”

一條條新聞,自然刷爆了網絡。

許多人覺得歡欣鼓舞。

人嘛,多少有點虛榮心,或者叫榮譽感。反正不要看一些人嘴上天天提著全世界一家人,經濟一體化,大融合什麽的。

但是說歸說,做歸做。

國與國之間,為了話語權與主導權,各種明爭暗鬥不稀奇。

每個國家,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哪怕是同個地方,隔了一條河,都存在水土不服的情況。

電影也一樣。

一部電影,在一個國家上映,票房十分的火爆,但是到了另外一個國家之中,卻沒有什麽成績。

這就是隔閡。

大多數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對於,可以打破隔閡的電影,都不吝嗇於追捧。

《銀河巨艦》不是多說,基本是文化符號了。《超體》系列,也得到了大眾的喜愛,逐漸成為了潮流。

當然,票房的成績,盡管也算是硬性“指標”。但是一些人,對於獎項更為看重。哪怕有人覺得,所謂的獎項,所謂的表彰,那是虛名,不需要那麽重視,無所謂的……

那是他們不明白“名正言順”的道理。

有了獎項在手,就是權威的認證。在這個行業中,最權威的一幫人,都覺得這個人,或這部電影,比其他人厲害。

那麽你覺得不好,那是你的問題。

你可以不認同這個結果,卻否認不了這是客觀的事實。

特別是天堂島電影節,那是國際上頂級電影節之一。

在這樣的電影節上得了大獎,不敢說征服了全世界。但是說壓制了全世界的電影人獨占鰲頭,這不為過吧?

哪怕只是暫時的一年,也足夠了。

全民狂歡談不上。

但是予以幾分關注,發發朋友圈,在網絡上祝福幾句,這樣的舉手之勞,很多人樂意去做。

這樣做的人數多了,就形成了狂潮,帶動了越來越多的人,也跟隨著大流,參與到慶賀之中。

當風潮蔓延開來,大家也迫切想知道更多的信息。

比如說,周牧得獎了,他是什麽心情。還有拿獎的電影,究竟是什麽內容。

參加電影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生什麽有趣的事情。

比如說,被人瞧不起,再反過來打臉。

嘖。

還真有。

記憶可以遺忘,但是互聯網卻有記錄。

很快就有人翻出來,楊帆當初的言論,那一句要教周牧拍文藝片的“豪言”,現在成為了徹頭徹尾的笑話。

也就是楊帆這樣的老派大導演,從來不玩網絡社交軟件,所以一些人閑得無聊的人,找不到他的官方號,沒地方宣泄。

要不然,他的官方號,肯定要“淪陷”。

就算不淪陷,也差不到哪去。一眼望去,各個網站、論壇,基本是對他的諷刺、嘲笑。

“砰!”

楊帆沒有官方號,不代表他不關注網絡輿論風向。在瀏覽了相關信息之後,他臉色頓時鐵青一片,“欺人太甚。”

“一群無知之輩,他們又懂得了什麽?”

楊帆怒氣沖天,“一幫蠢貨,只會人雲亦雲,根本沒有獨立思慮的意識。他們明白,什麽是電影藝術嗎?”

“……”

旁邊幾個人沒有說話。

藝術什麽的,他們也不是很懂,只是清楚,如果任由輿論發酵下去,對楊帆的名譽傷害極大。

當一個大導演,受到了群嘲之後,就意味著他的群眾根基已經不復存在。畢竟他的影迷,想支持他的時候,旁人嗤笑一聲,陰陽怪氣嘲諷:你居然看楊帆的電影,品味真獨特啊。

硬氣的,或許會懟回去。

但是多數人,不想跟人起沖突,多半是訕然改變主意,免得顯得自己“不合群”。

不要以為,這是個例,極端的情況。

事實上,多數的觀眾,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有時候,朋友的一句話,一個差評,就讓他們對一部電影失去了興趣。

不管這電影成績多好,又有多少人誇獎,他們都不會去看了。這叫先入為主,固定印象。

市場電影這麽多,少看一部電影又不會死。

既然如此,幹嘛跟自己過不去。

不提團隊的點醒。

這個道理,楊帆也心知肚明。不要看他整天罵觀眾垃圾,不配欣賞他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