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洗腦

當下三水縣還沒有包產到戶,經濟還沒有搞活,掙到大錢的人家少之甚少。

私人建房的不太多,開始出現大轉折是從明年開始,那是今年有一兩萬農民建築工去建設大慶賺到錢十月份回家過年。

即便私人建新房也不可能用舊小樓磚,都是用三水土話中的“洋磚”也就是紅磚、青磚。

率先建房的都是當下有點本事的,蓋新房子用舊料,他們心理上接受不了,也擔心被鄰居們笑話。

因此“磚瓦組”的小樓磚、小瓦越堆越多,根本賣不上價。

黃瀚有三次造房子的經歷,也有點懂建築材料的優劣,他圖實惠不在意面子,只要質量不會打折扣,用舊料完全可以。

小樓磚其實比紅磚結實多了,甚至於比青磚還要好,現在青磚賣一分錢一塊,而磚瓦組那些老房子上拆下的小樓磚一分錢可以買七八塊。

小樓磚雖然比青磚的尺寸小,但是三四塊足以頂一塊青磚,只不過砌墻時要多費工錢。

現在的瓦工不比兩千年後,工錢便宜。

二零一六年開始,三水城裝修的瓦工要價已經超過四百塊錢一天,要知道此時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資才一百塊出頭一天。

瓦匠的工資水平居然達到了平均工資的三倍以上,即便如此三水還是很少有年輕人肯做瓦匠。

而七八十年代,三水縣跟著師傅學瓦匠、木匠、漆匠的農村孩子多不勝數。

一般情況下都是主家管一頓午飯,給一包一毛六分的“豐收牌”香煙,一個大工一天一塊二毛。

青壯年男性小工一天才掙八毛錢,但是能夠吃飽肚子、混一包香煙,算算賬一天其實也相當於掙到一塊二毛多錢。

婦女小工還要便宜一些,一般情況下得不到香煙,拿六七毛錢一天,其他待遇都一樣。

做建築的大多數是農村人,很少有街上人肯做瓦匠、木匠和小工。

當下農村的組織架構是公社、大隊、生產隊,其實就是一兩年後一直沿用至今的鄉鎮、村、村民小組。

在土地聯產承包前,農村人上街做木匠、瓦匠、小工,掙到手的錢要交一部分給大隊,大概是一個月十塊錢左右。

不交錢是不行的,大隊分糧食時會拒絕這些沒有掙到工分的社員領口糧。

糧食在此時不是敞開供應的商品,要糧票呢!得不到口糧怎麽過日子啊!

因此社員不得不服從管理,哪怕有手藝能夠去城裏掙錢也要得到大隊同意開具介紹信。

這時代的介紹信相當重要,在外地遭遇檢查時拿不出介紹信,就會當做盲流遣返。

即便要給大隊上交份子錢,農村人到城裏做活兒也比種田掙工分強多了。

物以稀為貴,願意出來幹臟活兒、累活兒的農村人多,他們沒有任何保障,幹一天活兒拿一天報酬。

他們的工錢當然不可能超過城裏普通工人的月工資。

黃道舟在煤球廠管著在廠裏幹活兒的瓦工、木工、小工,又是負責發放材料,算造房子的用度比黃瀚在行多了。

他量了尺寸,拆掉院子裏的那間不足十個平方米的廚房,可以蓋占地四米乘十二米的新房子,兩層就是九十六個平方米的建築面積。

鋼材可以去局裏批計劃,去金屬公司買官價。水泥、黃沙、石子、玻璃可以去建材公司買官價。

租借模板也應該不難,估計花錢也不會很多,那東西建材公司有不少呢!

做門窗的木料肯定是去木材公司,磚瓦、椽子、桁條就去“磚瓦組”購買,雖然是舊貨,算下來要比新貨便宜一大半。

黃道舟用了一天時間打聽具體價格,賬算出來後嚇了一跳。

因為建房子連工錢加上瓦工、木工、小工的飯錢、煙錢最起碼要一千三百塊。

造房子是大事,肯定會有算不到的錢,最後是不是要花一千四百快甚至於更多,就得看運氣好不好了。

找瓦工、木工容易得很,黃道舟這幾年跟不少瓦工、木工頭子打過交道,知道好幾個班子的底細。

這年頭的瓦工、木工頭子基本上是徒弟、師兄弟多的大師傅,往往這種關系又夾雜了姻親關系,隊伍是團結的,也有些凝聚力。

當下是活兒少,匠人多,當然存在著競爭,每個大隊的瓦匠、木匠都希望多攬活兒。

這年頭沒有滿天飛的虛假廣告,也沒有裝修公司。

建築公司是公家的,他們不可能接砌幾間私房這樣的小活兒,幹這種活兒的都是農民工。

匠人是否接到私人家的活兒完全靠口口相傳。

口碑做壞了,就約等於砸了自己的飯碗,因此匠人們都會盡可能做得讓主家滿意。

他們在某家活兒幹得好,主家會幫著說好話,肯定會有左鄰右舍來打聽、來親眼看看,有可能做完了這一家,下一家就是這家的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