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廠房

老房子建起來慢,拆起來容易。

那是因為完全不用水泥,用的是石灰和黃泥,輕輕地一敲一塊完整的小樓磚就拿下來了。

有可能是因為那時三水縣根本沒水泥這種高級貨,因此拆下的小樓磚都能夠派上用場。

拆房子用不著大工,夏家班子來了三十幾個小工,一大半都是婦女老人。

別小看他們,這些成天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幹活兒有長勁,連黃道武都比不上。

他們用了四天時間不僅僅把房子拆了,材料堆放齊整了,還挖好了基礎。

第五天撤下一半小工,上來八個瓦工,砌墻的瓦工基本上是一個大師傅配兩個小工幫著運磚頭、拎水泥砂漿。

建築工們大多數是本莊人或者是親戚關系,一起幹活兒時沒有人好意思偷奸耍滑。

這小小的工程進度很快,兩三天時間墻體的高度就超過了黃瀚的身高。

黃瀚的活兒一直到第八天才真正開始。

他其實就是動動嘴指揮如何預埋電線和下水管道,活兒都是黃道武幹,還有一半是黃憲禮、黃憲誠利用下班時間來幹。

其實黃瀚準備親自動手來著,可是黃哲遠寶貝這個最小的孫子,看得緊,發現黃瀚動手,就搶過去做。

這回砌房子手裏的錢寬裕得很,再加上面子更加大,能夠批到足夠的鋼材、螺紋鋼和水泥,屋面當然采取鋼筋混凝土澆築,主大梁甚至於用上了二十五毫米直徑的螺紋鋼加強。

這樣的好處就是內部墻體除了東西五道二十四公分厚度的承重墻外,其余都是填充墻。

黃瀚家該得的房子在最東面,不僅僅有朝南的門,還開了一個大門朝東。

這房子連樓上的三十個平方,足有一百一十五平方米,比後世同樣面積的商品房至少大百分之十五。

黃瀚在樓下設計的衛生間居然是安裝兩個蹲便器,內部只有跟樓上對應的一堵留了兩米門洞的墻,把八十五個平方的面積隔成一個三十平方米、一個五十五平方米的大房間。

不把房子隔成一二十平方的房間其實是為了辦個小小服裝箱包廠而準備。

以後這兩間屋子是準備作為廠房使用的,這裏能夠擺上二十幾台縫紉機呢,生產時兩班倒,能夠滿足四五十女工在這裏工作。

黃瀚甚至於想好了用“新風”這兩個字做廠名,注冊商標“風牌”。

女工最喜歡上班的地方離家近,能夠做到這一點哪怕工資少點也樂意。

後世黃瀚家附近就有個小老板租了個五十幾個平方的房子擺了十幾台工業縫紉機加工服裝。

那時行情截然不同,太多服裝廠找不著女工。

原因很簡單,工資不高、太辛苦,生活條件改善了的農村人也不肯幹這種低端的活兒。

但是這個小老板的十幾台縫紉機都是滿負荷,因為有不少陪讀的農村婦女租住在這個小區,她們的孩子在三水實驗中學讀高中。

閑著也是閑著,十幾個婦女在家門口上班,一邊嘮嗑一邊幹活兒,反而不悶得慌。

因此哪怕只拿兩三千塊一個月,她們也願意幹完陪讀的三年。

三水縣包括全國,在八十年代初期治安都是不太好。

如果女工上班的地方在城郊,下了晚班肯定要家裏的男人接送的。

可是上班的地方在城區中心,就不存在這個難題。

可以預見“新風服裝箱包廠”有了集體單位的外衣,職工的档案得到承認,能夠享受到退休待遇,哪怕工資差不多,三水縣的服裝廠和第二服裝廠都有可能被挖了墻角。

很簡單,三水縣的服裝廠和紗廠、鞋帽廠等等都是鎮辦集體單位,效益都不咋地。

“東方紅布廠”、“煤球廠”等等才是國營單位,液壓元件廠也是集體單位。

一開始被國營單位招工的待業青年基本上能夠獲得國營單位編制。

也有不少單位存在國營和集體兩種編制。

國營單位的職工調去集體單位,只要擁有國營編制,這勞動關系也會保留。

這時沒有人意識到集體、國營到了最後沒啥區別,一樣的下崗、散夥,退休時退休金一個樣。

反而是現在沒有人重視的企業、事業編制,才真正至關重要,退休金的差距超過一倍。

同樣的集體編制單位,一個坐落在幾裏外的郊區,一個就在家門口?兩家的工資即便差不多,也足以吸引人。

“新風服裝廠”辦起來,只要發現技術好的女工要調來這個離家近的地方上班,張芳芬哪有可能不收?

三水縣的服裝廠也是鎮辦集體,女工不是國營編制,在集體單位之間調動,福利、待遇以及退休保障其實都是一回事。

可以想象得出,“新風服裝廠”,其實說成廠子有些夜郎自大,在黃瀚眼裏僅僅是個服裝加工作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