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大嫂說的對,不提去年的暴雨,就是黃河水患,若咱們能解決可比在兵部、戶部幹兩年強。”黃河中上遊每年都會有水患,多少年都沒能解決,汗阿瑪每年為了維護黃河大把的銀子往外撒,結果還不是年年有人受災。

若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既能給國庫節省銀子,又能讓附近的百姓過上安穩的日子。百姓生活好了,他們才會對大清有歸屬感,簡直是一舉數得的好事情。

說起黃河大阿哥也打開話匣子,“要我說朝中某些人就是蠢的無可救藥,黃河每年發大水,每次都是堵堵堵,堵了這些年水患越來越嚴重,他們就沒覺得方法不對?四弟你還記不記得,前兩年李光地上折子建議‘堵不如疏’結果被群起而攻之。”

說起這個他就來氣,他生氣不是因為李光地是他兵部的人,他這人一向是幫理不幫親,他就是氣那群人什麽都不知道,就會胡亂指揮。

康熙三十年李光地奉旨視察黃河,據說他不分晝夜的忙活,累了就在黃河邊上搭個帳篷休息,就算休息每天也不會超過三個時辰。就是他這樣兢兢業業,才完成了那厚厚一沓子資料。

汗阿瑪考教他的時候,成年皇阿哥都在,哪怕是他聽著李光地的描述也像是身臨其境,就算之前對黃河不了解的,那也是茅塞頓開。汗阿瑪每個問題他都回答的很清楚,一點猶豫都沒有。

這絕不是一個只站在岸邊指揮,沒有深入了解的人能做的出來的。

可就是這樣的人提出的方案被朝中大多數人否決,真是有人指著他的鼻子罵,說他不懂裝懂勞民傷財。

要不是明珠拉著他,他這暴脾氣都能上去把人給揍了。

就是因為大半朝臣反對,黃河問題到現在還沒解決。朝廷每年都要撥幾十萬兩銀子賑災、治理。

伊青禾附和,“雖然政治上的事兒我不懂,不過我覺得黃河這個確實堵不如疏。我有一個想法,既然黃河水這麽多,咱們何不弄些灌溉區,把黃河水引流過來用以澆灌?”

黃河之水說過大部分都是北方,而北方歷來是旱災比較嚴重的。她有田產莊子,對種植多少了解一些。

絕大多數百姓都是靠天吃飯的,灌溉一直是個大問題。尤其是北方,就算百姓願意自己去進行灌溉,沒有水源,也是白搭。

既然黃河水泛濫,把它引流過來用以灌溉豈不是兩全其美?

史書上曾經記載,大清之後的那個朝代就是如此運作,雖然依舊會有洪災發生,可比如今好的不是一星半點。

當然那個朝代科技比較發達,並不只是用黃河水灌溉這麽簡單,還有水力發電站。大清如今還沒有‘用電’這一說,她也就只提了一個灌溉。

見大阿哥與四阿哥沒有阻止她的意思,她又繼續說道:“在一個,下遊河道堵死了,我們能不能派人挖開?百姓能賺錢的營生不多,若是雇傭些人挖河溝,想必有的是人願意吧?”

伊青禾能明白為何那群人說李光地勞民傷財。挖河溝是大工程,確實耗費人力財力。但他們也不想想,假如成功了,每年能省下多少銀子。與那些銀子相比,如今的付出又算得了什麽。

她一番話,不說大阿哥,連四阿哥目露贊賞。大嫂就是與眾不同,雖是女流卻一直關注著百姓民生,她這些建議與自己不謀而合。他覺得像大嫂這樣在背後默默付出的才是真善良,不像富察氏雖然同樣救助了不少人,卻是別有用心的。

大阿哥擺擺手,“咱們現在說這些有什麽用,沒影的事兒呢。”就算他現在上折子換地方,還不知道汗阿瑪會不會答應呢,再說就算汗阿瑪答應了,也不一定會讓他們去工部。

一切還是要等汗阿瑪答應了,到時候在商量也不遲。

伊青禾卻不贊同他的話,“咱們就是要讓汗阿瑪看到咱們的用心,你提前把事情都想好了,汗阿瑪才會考慮給你換地方。再說了,今年不行,就明年,咱們提前準備好,總有用得上的一天。到時候只要把方案拿出來就行,豈不省事?”

她為何如此積極躥唆大阿哥,就是想著治理黃河不是朝夕之事,到時候讓大阿哥去求皇上,他們一家子全都離開京城。

在京城就算你不找事,也總有事情找上你。大阿哥又是這個尷尬的位子,她每日緊閉府門都有人以各種理由上門送禮。哪怕是她明明白白的拒絕,那些人也不氣餒。

其他時候還好說,像她與大阿哥生辰、長樂生辰等等,別人送的禮總不能不收吧?但那禮物實在貴重,一看就知道不是單純賀壽的。

貝子府收到的每一份禮物全都讓人登記的明明白白,等對方有什麽喜事,她就算不出面也會讓管家按照他們送的禮加厚一成還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