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反手把門鎖上了(第2/3頁)

“沈家?”沈竹警覺起來,不由自主地問道,“誰提的?”

問到這兒,慶公公便不再多言了,彎了彎腰,道:“小侯爺還是親自問殿下吧。”

說完便後退兩步離開了。

慶公公走後沈竹也心靜了不少,坐下來環視了一圈屋子。

是他小時候住的那間,連陳設都沒變。

小時候……沈竹開始回想近些年的事。

沈家已經從朝堂上銷聲匿跡很多年了,他實在想不到自己還能在什麽地方動了別人的利益。

罷官放權、雙腿殘疾、聲名狼藉,這些還不夠嗎?要不是皇上不放心讓沈家離京,沈竹絕對會立刻帶著自己一家滾回西北去。

皇上……

沈竹想了想,難不成是皇上?

慶公公回皇宮,給皇帝復了命。

皇帝也上了年紀,想學其余老人和藹些頤養天年,但是眼裏還是有藏不住的多疑和狠戾。

老皇帝正歪在榻上看折子,眉頭皺得正緊,見慶公公來了隨口問道:“懷直什麽反應?”

老皇帝問的是奉旨成婚的事。

慶公公彎了彎腰,賠笑道:“被氣得不輕,正盤算著怎麽和懷王大吵一架。”

老皇帝聽了這話竟笑了。

放下折子,坐正了身子,連眉頭都舒展了些,感嘆道:“到底還是沈懷直,常人遭了他這變故早就沒了氣節,他如今怎麽還這般的……年輕氣盛。”

“沈小侯爺這性子倒是真的沒變過,像孩子似的。”

慶公公看著老皇帝的臉色,揣度著皇帝心意撿好聽的說,“孩子總是不知道收斂一些,不過也更容易看得透。”

“孩子。”

老皇帝默默念起過去的事,搖頭笑了笑,“懷直小時候可比現在囂張多了。”

小時候的沈竹的確囂張。

沈老太爺年輕的時候是大齊使臣,後鎮守西北邊疆,位居一品侯,又娶了西北王府的郡主為妻,當時勢力大到整個西北幾乎都歸沈家管。

沈竹自幼在西北長大,跟軍中士兵習武練劍。

後來沈老太爺為了讓沈竹學習禮法,把沈竹送到了賢王府上。

沈竹便和李玨一起長大,同受太傅教導。

不同於踏實穩重的李玨,沈竹性子裏總帶著跳脫。

不僅和同輩的孩子胡玩,還領著孩子們一起氣上了年紀的老太傅。

老太傅氣得吹胡子瞪眼,要把文章寫得稀爛的學生一起關禁閉。

沒想到和一群傻玩的學生不同,沈竹一筆好文章寫得石破天驚,就連老太傅也極不情願地承認沈竹確實有才華。

最後,一群陪沈竹瞎玩成績不合格的學生被關了禁閉補課,而沈竹自己一個人跑出去繼續逍遙快活去了。

跳脫歸跳脫,沈竹並沒有沒辜負了這麽好的教導,年紀輕輕便文武雙全,名震京華。

先帝更是破格任用沈竹,拜樞密使,從一品,甚至把龍圖閣學士的加官預留出來一個給了沈竹,引得多少狀元舉人都羨慕不已。

不過那時沈竹少年輕狂,不屑於朝堂的勾心鬥角,在京城拉了一波仇恨後,竟然在重文輕武的大齊毅然謝辭了先帝的官位,回西北和他父親一起去邊疆吃沙子去了。

但誰也沒想到,沈竹會在朝內新帝登基時,抗旨不遵,執意攻打西北諸國。

雖然贏了但損失慘重,坑害了不少士兵。

經此一戰,身負罵名,還年紀輕輕的時候,就白白折了一雙腿,斷送了大好前程。

新帝登基後,沈家更是辭了官職,留在京城,領了個有名無權的養老官,方便皇帝監視。

這都是表面的說法,實際的情況是什麽,到現在也是沒一個人能說得清。

沒人知道世代忠良的沈家為什麽會突然抗旨不遵,也沒人知道有軍事之才的沈竹為什麽會在新帝登基朝內薄弱之時攻打其他國家。

只是知道,自此之後,流言蜚語越來越多。

有人說,沈竹主動請纓前去西北根本就不是為了上陣殺敵,而是為了讓沈家在西北自立門戶。

也有人說,沈竹是通敵叛國,想要在朝內薄弱之時趁機放西北蠻夷入侵。

就算不質疑沈竹忠心的人,也會說沈竹暴虐好戰,勞民傷財。

漸漸的,朝中文臣一提起沈竹,就自覺的和連年征戰聯系到了一起。

這還是那場戰役贏了,若是輸了的話,怕是會傳得更難聽。

算來算去,沒一句好話。

他日史書一筆,當年有倚馬可待之才的少年郎,最終竟逃不脫身負罵名四個字。

突然提起過去的事,慶公公摸不準皇帝幾個意思,便在旁邊一言不發。

皇帝也沒打算難為他,感慨完了又恢復剛才的樣子,拿起折子讓慶公公退下了。

不僅慶公公不懂皇帝的意思,得知賜婚的文武百官都不知道皇帝幾個意思。

因為外人不知道,朝中的老臣卻都知道這個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