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風雪夜誅神殿遇故人,在《丹衷》全書中也可以算作是十分經典的一場,某乎《丹衷》相關話題下,經典催淚劇情盤點,總是少不了這一趴,但初看體會不到,僅限二周目讀者才能懂。

牧長風陷落上古大能陵,與武尊殘魂在識海中酣暢一戰,陵中萬劍齊出,山崩地裂,牧長風以弱對強,拙於招,卻長於勢,雖只是戰平,武尊卻盡興大笑,散魂而去。在此一戰中突破境界但身負重傷的牧長風與夜非白、胡塗塗二人失散,又無力遠走,為防在此時被血煞宮中人尋到,只得遮掩氣息面貌,喬裝作落魄小妖,藏身於誅神殿調息休養,不料卻遇上察覺山陵異動來此探看的靈山宗眾,當中就有便有溫祝余。

溫祝余一身黑衣,眉有煞氣,見殿內藏妖,便欲就地斬殺,卻被醫修師姐攔下,阻攔不及,火符還是在牧長風臂上留下一處灼傷,之後,更是冷冷吐出“妖魔天生劣種,即便修行,終究難改劣性”之語。

師姐有愧,出手替扮做小妖的牧長風療傷,另贈了幾枚丹藥,在殿中劃地為界,以示互不打擾。

牧長風方才還在識海之中,見過昔年溫祝余帶他上霜雪峰的景象,分明記得,師尊曾言,仙門中人,雖以除魔衛道為己任,但亦應常懷憐憫之心,視生靈為生靈,而非視生靈為草齏。而如今他的黑衣上彌漫著一種濃重的血腥殺氣,雖以熏香遮掩,卻仍舊令人心底生寒,不知一別經年,這散淡度日的符修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麽,竟已是面目全非,變作另一番模樣。

入夜,風雪大作,兩名魔修尋著還未完全被風雪遮掩的血跡找到誅神殿,正是老魔尊座下堂主,奉命前來追查牧長風下落。此時牧長風若強撐出手,也勉強殺得退二人,只是如此便不免在靈山宗眾人面前暴露身份。他本是靈山宗棄徒,當日鬼哭崖受刑,便該死在崖下,若被靈山宗中人識出,只怕是一樣無幸。

最緊要的是,他不願被溫祝余識破身份。鬼哭崖之後,他便絕口不再提霜雪峰、溫祝余,仿佛只要他不看,不提,霜雪峰便永遠是那個霜雪峰,溫祝余便永遠是在柴堆上為他留下糕點的溫祝余。

如此絕境之下,所幸仙門魔族本就水火不容,此地又是魔域邊界,位置敏感,雙方一句不慎起了刀兵,才讓他得以趁此機會,離開誅神殿。

溫祝余用符愈發陰狠毒辣,原本修為不高,卻憑借禁術,讓兩個堂主頃刻化作血霧。

牧長風孤身向著風雪中走去,血珠飛濺,落在他的耳後,他將血珠抹了,卻沒有回頭。

自此一別,他再沒有在識海與天問之鏡外見過溫祝余。

《丹衷》連載期間,這處劇情的討論度很高。那時溫祝余還不是人氣角色,畢竟他武力值一般,人設也沒什麽時髦值。

讀者紛紛猜測,溫祝余究竟是沒有認出牧長風,還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他一碼?是誤入歧途黑化,還是另有隱藏身份?

也有人往他其實還是好人、只是自有一番苦衷的方向上猜。但讀者大多並不在意他有什麽老套乏味的苦衷,枯禪島副本之前,都只有讀者罵牧長風在處理廢物師門的問題上當斷不斷,卻甚少有人會在意他對於霜雪峰溫祝余的執念究竟從何而來。

直到枯禪島副本後,溫祝余此人一生因果,逐漸展露於人前。二刷的讀者回看霜雪峰歲月,鬼哭崖掌刑,誅神殿中的最後一面,始才開始明白,溫祝余之於牧長風,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即便是孤僻古怪、平庸弱小如溫祝余亦是如此。都說牧長風六親緣薄,其實他早已得到過世上最好的愛了。

一時間,男讀者聽著《father and son》和《一葷一素》破防去了;女讀者對角色憐愛之心爆棚,則拉起了小圈子開始搞創作,圖文歌曲層出不窮,硬生生把這個邊緣角色奶得人氣僅次於主角團五人組。書粉還一度億人血書求作者把溫祝余搞回來過,可惜作者堅持認為這個角色的故事已經寫完了,再撿回來也沒意思,直到故事最後,溫祝余究竟是生是死,身在何處依舊沒有交代。

竟一開機就是這一場。

溫涯與書中溫祝余個性不像,雖然經歷了許多書中一樣的故事,造化捉弄下也做出了許多與溫祝余相近的選擇,但許多細節究竟有所不同。唯獨風雪夜誅神殿遇故人這一場,卻是幾乎與書中的走向一模一樣。

那時他早已認出牧長風,也心知他對自己、對靈山宗猶存留戀,存心想逼他割舍放下,往前走,別回頭,便假作沒有認出眼前之人,也說出了一句與書中的溫祝余差不多的話來。為了逼師姐心軟替他療傷,也曾用火符燙傷過他的手臂。

牧野前些天對劇本時便已又開始想起前生事,一上來就是這一場戲,真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