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遊擊隊村(第2/2頁)

其中綠色的箭頭就在利達的郊外,而那枚黑色箭頭則位於大伊萬的目的地沃羅諾沃。

就像之前說的,白俄羅斯本身就不算太大,從巴拉諾維奇市到利達也只有100多公裏的路程。甚至就連這裏的地形都一樣的沼澤挨著森林,森林挨著城鎮,城鎮周圍又連著沼澤。

石泉一行三輛車趕到當初米哈伊爾的遊擊隊戰鬥的位置的時候,這片森林已經有一小半被開墾成了農田。緊挨著農田的小村鎮看著不大,總共也沒超過30棟房子。

“半個多世紀讓這裏發生了太大的變化了。”

石泉站在車頭,一邊打量著周圍的環境一邊對比著當初米哈伊爾每次來都會拍下的照片。

這些照片從發黃的黑白照到彩色照,中間的時間跨度超過了50年,卻忠誠的記錄了這座小鎮的變化。

最早的照片裏,這裏只有三五棟房子,照片裏還能看到遺留在路邊的坦克廢墟。

再晚一點,房子變成了十來棟,路邊的坦克廢墟依舊,但緊挨著小鎮的森林邊緣卻多了一座木材廠,小鎮中心也多了一座列寧像。

當照片從黑白變成彩色,小鎮的房子沒有增加,木材廠卻沒了,一起消失的還有停在路邊的那台被炸毀的坦克廢墟,而這張照片背面記錄的時間恰恰是蘇聯解體的前一年。

繼續往後翻,小鎮的房子變成了如今石泉看到的樣子,列寧像依舊存在,緊挨著列寧像的旁邊還多了一座坦克紀念碑,看照片上的特寫,這座紀念碑上停放的坦克恰恰是當初被丟在路邊的那台T34坦克。

石泉繼續翻動照片,彼得堡來的攝影師依舊在石泉的肩膀後面借位拍攝著他手裏的照片。

最後一張照片裏,是已經坐在輪椅上的米哈伊爾和小鎮上的一些老人的合影。

這張合影的背景依舊是那台變成了紀念碑的T34坦克,坦克側面裝甲板上那個巨大的傷口依舊存在,但旁邊卻擺著一支燦爛的向日葵。再次看了眼照片背面,拍攝的時間是一年前的夏天。

“艾琳娜,有這些合影也許我們能在鎮子裏找到不少線索。”

“交給我吧!”艾琳娜接過照片,帶著眾人走進了鎮子。

簡單的問了一圈,眾人發現這個鎮子上的所有人幾乎都知道米哈伊爾,甚至就像早有準備一樣,在得知了石泉等人來訪的目的之後所有人不約而同的建議他們去鎮子裏的小博物館看看。

“這麽小的鎮子還有博物館?”

包括艾琳娜在內所有人都頗感意外,不過等他們趕到所謂的“博物館”才恍然大悟。

這所謂的博物館完全是用一座閑置的木頭倉庫改造的,就連地面上都還保持著泥土和雜草的芬芳,墻角的小桌子上甚至還擺放著一些維修工具。

“我們小鎮的名字以前叫遊擊隊村”

跟著一起過來看熱鬧的老人面對著攝影師的鏡頭顯得非常從容,“當年白俄羅斯戰役的時候,我們村子很多人都參與針對德國人的遊擊運動。”

“能說說米哈伊爾嗎?”記者馬克引導著話題。

“當然,米哈伊爾的遊擊隊當時幫了我們村子不少忙,為我們的遊擊隊員提供戰鬥培訓,提供武器,甚至救治在戰爭中受傷的村民……”

馬克在采訪曾經和米哈伊爾合影過的老人,艾琳娜則在外面和當地人閑聊試圖找到些線索。而石泉則認真的打量著這座小博物館裏的藏品。

很顯然,那些銹跡斑斑甚至都沒有經過基礎修復的蘇德單兵裝備應該是這座鎮子的農莊在日常耕種過程中發現的。

除了這些實物,周圍大大小小的相框裏還有很多文字信息。

這裏面包括《消息報》當時對戰爭進度的報道,包括幾張蘇德雙方的地圖和遺留下來的日記或者信件,當然還有米哈伊爾的戰爭回憶錄以及每次來小鎮留下的照片。

很難說這個小博物館是在讓人民記住戰爭還是在吃米哈伊爾的“名人紅利”,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存在至少讓村子裏的每一個人都對當年那場戰爭了如指掌。

石泉甚至看到艾琳娜在和一位行將就木的老奶奶聊天的時候,旁邊還有幾個十來歲的孩子在不時的補充他們從父母從爺爺奶奶那裏聽來的關於那場戰爭的細節。

這些信息固然有誇張或者虛假的成份在內,但作為一個局外人,石泉卻能清楚的看到那些孩子身上對歷史和榮耀的認同與傳承。

采訪在繼續,艾琳娜的聊天同樣沒有停下。

但石泉的注意力卻被相框裏的一條電報消息給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

“7月3日,截獲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無線電消息,明斯克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