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前往敖德薩(第2/2頁)

要知道,那個時候的德軍可不像戰爭後期。在第一次哈爾科夫戰役中的各項後勤官記錄都非常清晰,卻唯獨沒有這三門巨炮的下落,這很奇怪。”

“蘇軍呢?蘇軍也沒有記錄嗎?”石泉一邊記錄一邊問道。

“沒有”

娜莎搖搖頭,“因為哈爾科夫戰役的慘敗,能找到的記錄並不多,我們只找到了第四次,也就是最後一次哈爾科夫戰役的記錄。

蘇軍在收復哈爾科夫之後繼續向南挺進和退守在波爾瓦塔的德軍對峙,所以戰場打掃的非常匆忙。

而同樣從戰場上向波爾瓦塔逃竄的德軍更好不到哪去,據當時記載蘇軍士兵往往是在追著坦克打,但追到一半德軍的裝甲兵就變成了步兵。”

“咱們如果早生個70年不知道能撿到多少寶貝?”石泉忍不住笑道,這裝甲兵變步兵可還行。

“都不用70年,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還能看到那些被德軍丟棄或者炸毀的殘骸。”

大伊萬同樣一臉惋惜,“誰能想到當初丟在路邊都沒人要的廢鐵現在竟然有越來越多的人搶著收藏。”

“過去的事情就不提了”石泉指著地圖上剛剛畫出的橢圓,“現在還能找到當初的火炮陣地嗎?”

“只能去現場慢慢找了”大伊萬語氣中充滿了不確定,“我們在德國的档案館裏能找到這三門斯大林之錘的記錄也是僥幸,而蘇軍這邊為了掩蓋戰爭失敗相應的歷史資料已經非常少。”

“既然這樣,做準備吧。”

石泉站起身,“等雪停了就出發,先去看看那座艦炮,在這之前繼續翻翻歷史資料,看看有沒有辦法找到這三門大炮的蛛絲馬跡!”

查閱歷史資料的事何天雷和劉小野可幫不上什麽忙,不過這倆人倒也沒閑著,至少做做飯什麽的還是沒問題的。

時間一晃過了兩天,天空總算徹底放晴,半山腰平台上也積攢了超過30厘米厚的積雪。隨著防爆鐵門再度開啟,四輛整裝待發的太脫拉壓出兩串長長的車轍印離開了銀裝素裹的雷達站。

這場罕見的大雪為山下的小鎮帶來了難得的寧靜,除了為數不多的遊客依舊在沒心沒肺的欣賞著雪景,路面上只有那些型號老舊但卻依舊功能強勁的吹雪車在忙碌的清理著路面的積雪。

穿過小鎮,四輛車花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這才抵達市區火車站。

“我和伊萬先去敖德薩,你們就在別爾哥羅德等我們消息。”石泉囑咐了一句何天雷。

“放心吧!”何天雷接過石泉的車鑰匙,“我們到了別爾哥羅德也會和你們聯系。”

揮手告別何天雷等人,石泉和大伊萬兄弟倆鉆進出租車直奔機場。去考察艦炮只要他們兩個就可以,這又不是去旅遊,人多了根本沒意義。

經過漫長的轉機和飛行,兄弟倆降落在敖德薩的時候時間仍舊是中午。跟著負責接機的療養院接待人員鉆進商務車,大伊萬接過對方遞過來的兩支塑料槍盒分給了石泉,並特意用漢語說道“烏克蘭的治安算不上太好,但這裏卻能找到各種北約武器。”

石泉接過槍盒打開,“這是格洛克?”

“格洛克19”大伊萬補充了一句,“塑料玩具小手槍”

確實就像大伊萬說到的那樣,石泉把玩著手裏的塑料坨坨,這小手槍對他來說總有種輕飄飄的不適應感。這也沒辦法,不管是他的那支老西格還是平時能接觸到的俄式手槍,大部分都是傳統的鋼制手槍,這重量上可是差了不少。

雖然明知道手裏這支的不管火力持續性還是其他方面都要好的多,但這方頭方腦的卻是真的讓他們兄弟倆喜歡不起來,尤其這短小的握把,握在手裏絕對算不上舒服。檢查了一番彈匣,石泉將其塞進了空置的腋下槍套,這東西就是個防身用的,好壞也就那樣沒什麽可挑的。

“其實一點兒用都沒有”

大伊萬將手裏的槍盒隨意丟在腳下,“烏克蘭自從和親俄武裝打起來之後,槍支管理就變成了笑話,就連一線的士兵都在偷偷販賣手雷,一顆手榴彈15美金的‘高價’相比他們只有幾千美元的年收入來說絕對算得上誘惑。而且手雷可比手槍好用多了。”

“販賣武器不是烏克蘭的老傳統了嗎?”石泉笑道。

“當然!”

大伊萬也忍不住笑出了聲,“只要新聞上出現烏克蘭哪座軍火庫發生了爆炸,都不用去想,肯定是裏面的值錢武器都賣的差不多了。”

“這也就是烏克蘭沒加入北約,真要是加入了也許又是一次小型蘇聯解體,到時候指不定多少國家財產流到個人的腰包裏呢。”

“不然你以為那些人為什麽這麽積極?不過他們想加入北約可沒那麽簡單。”大伊萬的臉上寫滿了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