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2/7頁)

烏春戰敗之後,粱安侯一脈被血洗,也正是那時候騎馬人南下,勢如破竹。

負責與騎馬人議和,搜刮三萬適齡婦人給騎馬人的,也正是河陽黨人。

——就是伏傳最想收拾的那一波人。

伏傳搖頭道:“河陽社那幫人自然是賣國求利,閹黨也不是什麽好人。後趙朝廷之上,但凡有一派好人,也不至於國祚將盡。我是厭恨河陽社,也不至於要與閹黨同流合汙。”

“你有什麽打算,正經也沒跟師哥說過?”謝青鶴問道。

河陽黨人搜刮婦人獻與群蠻,沒過多久,內憂外患之下,後趙滅亡。河陽黨人自然逃不過後世史官的口誅筆伐,皇帝昏庸導致奸臣當道,前朝皇帝氣數盡了,後朝皇帝立國才有合法性。

這也變相說明,在後趙滅亡之前,河陽黨人的勢力是極大的。

伏傳想要去“會一會朝堂上的袞袞諸公”,自然要有相應的實力。

若是仗著修為精神,一路暗殺明砍,那也不叫“會一會朝堂上的袞袞諸公”,而是“會一會臥室裏、暗巷裏、密室裏……的袞袞諸公”了。

以謝青鶴想來,攀上粱安侯府這一條線收益是極大的。

一來粱安侯有兵權在手,二來全家戰死邊塞,也算是滿門忠烈,縱然小節有失,也算大節不虧。而且,弘安帝駕崩之前,閹黨都穩如泰山。如今算來,起碼還有二十年時間去收拾河陽黨人。

伏傳不想與閹黨勾結,那是要走什麽路線?

科舉入朝?武舉參軍?南下從賊?……後宮妖妃??應該不會去後宮……吧?

“我是女兒身,入朝參軍是不必多想了。南邊的賊禍也逃不過燒殺搶掠、魚肉百姓。我的想法,是想去眉山南看看。”伏傳給了個耳目一新的答案。

“眉山南?”謝青鶴也是服氣的。

一直以來,謝青鶴都把騎馬人視為蠻族入侵者,必要除之而後快的中原大敵。

伏傳的經歷與他不同,考慮事情的角度就有了差別。

伏傳在苗疆待過幾年,深知苗疆少民的痛苦。野心勃勃覬覦中原花花世界的寨子自然是有,且還有不少,可說到底,誰又不想豐衣足食呢?苗民想要外侵中原,周皇帝遣死間入苗疆頻生禍亂,皆是為了自身族群的利益考慮。

騎馬人於後趙百姓而言是群蠻諸夷,對來自後世的伏傳就不是了。

後趙滅亡之後,騎馬人南下一度入主中原,很快就被東邊的顏太祖打得國破家亡,族群四散中原,紛紛改了中原姓氏,徹底融入了中原文化。比如伏傳的好友西門宇清,他祖上就有騎馬人血統,據說還曾官居二品。

伏傳連忙解釋說:“我是去眉山南尋水草豐美之地牧馬養兵,不是去幫騎馬人入侵中原!”

謝青鶴看著躺在床上腫大斷腿的蘇梧友,再看看營養不良、長得不高的伏傳。

……明明是個鄉下種田的條件,怎麽就突然拿到了爭霸天下的劇本?

“不過,大師兄,你我如今年紀都還小,許多事都不方便做。我如今想了想,雖不能與閹黨同流合汙,可粱安侯府也未必與閹黨就是一條心,恰好這兩年你我也做不了什麽事,不如去粱安侯府做客見識見識,也是個了解天下大勢的渠道。”伏傳很快就調整出最好的方案。

“若是不出意外,粱安侯府還是要去守烏春塞的。知己知彼挺好,對吧?”謝青鶴道。

“若是值得相交,何必苦戰?”伏傳也不否認,轉口又說,“再者說,若粱安侯人品貴重,咱們扶他上馬,送個皇帝寶座又有何難?”這話說得輕描淡寫,半點不沾煙火氣。

對寒江劍派的內門弟子而言,當皇帝從來就不是目的,而是完成心胸抱負的手段。

謝青鶴倒也不覺得粱安侯全家戰死烏春,就一定會是個大忠臣、大好人。史料記載他與閹黨聯手,大肆構陷殺害河陽黨人,一旦陷入黨爭,必然會有無辜,粱安侯手上不可能幹凈。

但,就如伏傳所說,反正這幾年都做不了什麽正事,不如去粱安侯府轉一轉。

窩在鄉下修行,固然是安穩。可了解外界的渠道太少了,不利於小師弟的“抱負”。

兩人窩在蘇梧友身邊聊了一會兒,決定了今後的打算,伏傳又給蘇梧友補了一指頭,與謝青鶴一起回屋休息。

謝青鶴在外奔波時久,還經歷了殺伐之事,回來還得給蘇梧友敲氣脈,這個皮囊早就累得不頂事了,回屋解衣裳時都睜不開眼,只想馬上倒下去睡著。伏傳就不一樣,他在家歇了半天,滿心新奇好玩,就等著跟謝青鶴分享。

謝青鶴眯著眼睛懶洋洋地解衣裳,他興沖沖地過來,把褲子一脫:“大師兄你看!”

把謝青鶴唬了一跳,連忙睜開眼:“啊?”

就看見那個小流氓光溜溜地跟他分享:“我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