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第2/4頁)

尹珍處境堪憐,不代表所有“不孝子”都是無辜的,所有被咒術所害的父母都是壞蛋。

幕僚原本是站在角落裏聽審,聞言不得不悄然走到樂時齊身邊,輕聲耳語:“大人,此案不傷根本,判那小子幾個小板了結就是,在下會叮囑差房棍下留情。”

樂時齊舉手阻止了幕僚繼續說話,微微側目。

幕僚也不能在公堂上與樂時齊爭吵,只得無奈地退下,繼續站在一旁聽審。

樂時齊又問道:“於某,本官問話,為何不答?”

於老漢本是理直氣壯來找衙門給自己做主,在他想來,他是占足了道理,官府只會幫著他收拾不孝子,哪裏想得到遇到不按常理出牌的樂太守,槍口竟然對著他來了?他被問得莫名其妙,又被太守大人的威嚴所震懾,磕磕巴巴地說:“草民、草民拿老幺來衙門打板子,是因為……因為他存心不良,不受家法管束,草民是……是沒有其他的辦法……”

“你身長六尺臂膀有力,哪怕你另外三個兒子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也不至於父子四口都按不住於老幺一個。你有三個兒子,為何不用?是他們都認為你養子刁毒責罰苛烈不忍下手,還是你這刁民驕狂如斯竟以國法作棒、衙差為奴,百事不管也得先替你管教兒子?!”

樂時齊啪地一拍驚堂木,怒道:“你擡頭看一看,這裏是什麽地方?是你於家祠堂不成?!”

幕僚差點被樂時齊氣死,快步走到文書身邊,不等他關照,文書早已撂筆袖手,見幕僚過來連忙起身施禮。幕僚松了口氣,文書則用眼神暗示:放心,沒有記下來。

朝廷素來以百姓為子民優撫,撫民官也稱父母官,百姓家裏出了事找父母做主,這是國策。

平時也有官吏會責怪小民多事,經常跑來告狀惹事,給自己添了麻煩。然而,這種抱怨只能衙門內部私底下吐槽,絕不敢拿到台面上說。太守作為一方牧守的職責就是代替皇帝撫育本郡百姓,樂時齊罵於老漢的這番話壓根兒就站不住腳。

——這幾句話若是記在卷宗裏遞交上級衙門,樂時齊不受申飭懲戒那才是見了鬼了。

於老漢已經嚇得瑟瑟發抖,只管磕頭告罪:“草民、草民不告了……”

“你當本官這太守府的公堂是你家客堂,想支使衙差就來告狀,嚇壞了就要跑?無恥刁民,如此藐視公堂,藐視本官,何其張狂無禮!來人,將這刁民於某,枷號半日,以儆效尤!”樂時齊怒道。

幕僚驚得臉色都變了,正要往回跑阻止。

樂時齊已經發了簽,啪地砸在案上。簽令落地,絕不朝令夕改。

幕僚整個人都不好了,呐呐道:“大人呐……”

像這種民間口頭訟告之事,本身沒有特別不可調和的矛盾,比如說涉及經濟、人命等糾紛,堂官不想立案,直接給雙方說和,首告自願撤案,這個案子就可以不記錄在案。

樂時齊在堂審上叭叭叭說了不少胡話,只要於老漢被嚇得撤案,這些記錄都可以直接銷毀。

偏偏樂時齊不肯善罷甘休,他居然還給原告判了罰。

一旦於老漢被拉去枷號示眾,這個案子的前因後果都得記錄在案。眾目睽睽之下,就算文書把樂時齊說的胡話都刪減了,或是春秋筆法含糊過去,這個案子它本身就判得很奇葩,根本捂不住。

——父告子不孝,堂官沒處置兒子,把原告拉去枷號半天。

上級衙門翻閱卷宗,這不符常理的判罰就是現成的把柄,肯定要被翻出來問。

公堂上所有人都覺得太守大人有點不正常,各人面面相覷。

幕僚更是覺得頭大如鬥,上前找樂時齊商量:“大人,些末小案子紮堆送來,不如發回武安、崇興兩縣,咱們如今的重心還得擱在郭家的案子上,郇城、杏城之事就是前車之鑒呐。”

樂時齊冷哼道:“郭冶到案了麽?”

幕僚連忙召來堂前的衙差詢問了兩句,上前回稟:“已經把郭冶捉回來了。”

“提他過堂!”樂時齊吩咐。

於老漢和於老幺都已經被帶了下去,雖說樂時齊把這個案子判得稀裏糊塗,可也沒有人敢在堂前喊冤或是咒罵判罰不公——太平盛世的年景,衙門威嚴極大,沖撞衙門就是要命的罪過。

馬上審下一堂,執堂衙差重新整飭秩序,唯獨幾個文書相顧無語,都很無奈。

伏傳在暗處看了許久,已經能肯定樂時齊不正常了。

尹珍的惡念就在公堂之上。

或許,當初龍女把尹珍的顱骨塞進樂時齊腦袋的時候,就讓樂時齊和尹珍發生了某種聯系。

現在樂時齊在公堂上審案不分青紅皂白,偏執如此,與尹珍一般無二。

所有人都知道於老漢沒有錯,有錯的是起心謀殺父親的於老幺,樂時齊卻蠻橫判決無辜的於老漢枷號半日。就和尹珍以劍咒判罰一樣,明知道有些父母無辜,他依然要判無辜的父母去做苦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