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 49 章(第2/3頁)

她點點頭,側旁宮人就擡了箜篌上來,明菀擺擺手道:“明菀才疏學淺,琴藝不佳,不敢獻醜,梅姑娘您請。”

梅茵挽著她手臂笑道:“妹妹快別謙虛,太後娘娘等著咱們呢,你要是不喜歡彈箜篌,不若我奏曲樂,你跳個舞吧?”

明菀臉上一紅,待要說不擅舞蹈,就聽明箏的聲音在旁,“菀兒不用拘謹,不若,你便為娘娘、夫人們吟半闕詞來。”

明菀點點頭,按住心內的緊張。吟詩唱詞,是她自小就會的,年幼時父親將她抱在膝頭,一句句親自教授。明家的女兒也許不懂那些獻媚娛賓的手段,在詩詞歌賦一道,卻絕不會給詩禮傳家幾字蒙羞。

站在台中央的明菀一改適才的拘謹膽怯,她負手直立台前,自信地挺直腰背,伴著箜篌流暢的曲樂,頓挫地吟誦出一曲“滿江紅”。

樂聲稍嫌綺麗,浪漫而繾綣。可那把清潤女聲誦出的詞句,是那樣鏗鏘有力,把眾人帶往數千裏外的西北去。大漠狼煙滾滾,屍山血海滿目。總有護國壯士,不破樓蘭不還。

曲聲也好似被她充沛的情感所染,陡然直下,變得深沉而緩慢。明箏打量太後神色,見她蹙眉哀目,似乎正沉浸在那詞的意境當中。明菀這首詞選的很冒險,語氣稍過一分,就容易給扣上“掃興”“惹太後娘娘傷心”的帽子。可情緒稍減一分,就根本沒有這樣打動人心的效用。

曲聲終了,明菀回頭走向梅茵,“梅姑娘,你彈的太好了,我被你的琴聲所感,差點眼淚都掉下來了。”

梅茵沒有說話,明菀表現出眾,單憑一闕詞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這是她絕沒想到過的。太後明顯是動容了,她比座上任何人都明白,明菀贊頌的是誰,歌詠的是誰。

“敬瑤,看賞。”太後坐直了身子,擡手把梅茵和明菀招到身邊兒,“好孩子,你們都是好的,早聽說麗嬪有個妹妹國色天香,琴畫雙絕,今兒算是見識了一半兒,不用說,丹青定然也是萬裏挑一的了,本宮很喜歡,麗嬪,你有個好妹子。”

太後一連贊了數句,明顯今日的頭籌是給梅家姑娘占去了。明菀也並不失望,她得了賞賜後,就規規矩矩行禮退下,走到席上,明箏在案下撫了撫她手背。

坐了許久,太後早已露出疲態來,她起身更衣,命宮嬪、夫人們自行活動,眾人恭送她坐上玉輅走遠。片刻敬嬤嬤叫人來知會明箏,說太後有些私話交代。

席上眾人三三兩兩各自談論著,明箏跟明菀交代幾聲,暫時離席前往太後的行館。

上首麗嬪目光微閃,朝宮人打個眼色,後者點了點頭很快也消失在花園中。

**

擷玉閣窗下,太後重重咳了幾聲,敬嬤嬤端藥過來,明箏在旁照拂著,將手絹掖在太後頸中,不時替她擦擦嘴角。

太後握住明箏的手,苦笑道:“本宮這身子,終是不中用了。”

明箏寬慰了幾句,太後蹙眉瞧向窗外,隱隱還能聽到花園裏傳來的絲竹聲,“明箏,今兒的情勢,你瞧出來了嗎?”

明箏遲疑著,見太後問的直白,知道必不想她有所隱瞞,她便點了點頭。

“麗嬪正當盛寵,年輕的時候,總有幾年這樣的好光景,皇上偏愛她些,後宮裏頭,包括本宮,也得給幾許薄面。”太後握著她的手,輕拍了兩下,“沁和的伴讀,本宮原屬意你妹子,你妹妹跟你很像,規整端雅,是個心實和正的好姑娘。”

這幾個字形容得很重,是對一個人的為人品行最好的嘉獎。明箏忙說不敢當。

太後搖搖頭道:“可惜了,今兒梅二姑娘爭定了這鰲頭,不讓也得讓。明丫頭,你怪不怪本宮?”

明箏心情起伏不定,擡眼望向太後。太後這幾句掏心窩子的話,只怕一輩子也不曾對幾人言說。世家相處,都是凡事留三分,彼此防備保留著,何況這是後宮,說錯半個字,走錯半步,就可能要付出萬劫不復的代價。身居上位,又豈會不懂自己言行的重量?若不是十分信任她,當她是自己人,太後怎可能說這些?

可她……難道就憑著陸筠對她那點喜歡,就心安理得承受了自己原本無福消受的恩情?

“娘娘,臣婦惶恐。”

她說的是實情,相較於被偏愛的喜悅,被另眼相看的僥幸,她心裏更多的,便是惶恐。

她什麽都不能做,無法答應任何事,無法給出任何承諾,甚至她想逃,想遠離這個她不應當踏進來的世界。

太後閉上眼,壓抑住心裏的苦澀,“孩子,不用惶恐,本宮欣賞你,看重你,是因為你值得。”

**

明箏心情沉重地朝外走。身後那片窗裏,太後望著她的背影,嘆了口氣。敬嬤嬤道:“娘娘,姑娘們今兒爭得厲害,任誰都瞧得明,爭的不止是那伴讀的位置,更是侯爺身邊的那個位置啊。麗嬪都插手進來了,她若直接跟皇上求旨,以她如今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未必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