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2/4頁)

問到這個王氏立刻站住了腳,笑得合不攏嘴,“我本來是不肯的,要是他爹他哥在,家裏砸鍋賣鐵地供他也就供了。可如今家裏嚼用都指著他嫂子,我要是敢那麽做,我虧不虧心呐?!可她嫂子和我想的不同,先說那生意我也是出了力的,銀錢自然不算她一人掙的。又說武安要是出息了,咱們都有好處……反正那小嘴兒可巧了,我也是沒辦法,根本說不過她。”

許氏聽著也替她高興,“還是你教養得好,才能得個這麽可心的兒媳婦。”

王氏想了想卻覺得不是這樣的。顧茵確實是她養到這麽大的,但從前這孩子見了她就像老鼠見了貓。入夏前她大病之後,脫胎換骨變了個人,這才相處得越來越好。若不是她一天都沒離開自己眼前,王氏都覺得兒媳婦像被人掉包了。

多半是跟她夢裏的老神仙有關。

這話不好細說,所以王氏只含糊道:“你沒有兒媳婦,你不懂。”

本是隨便一句話,沒成想許氏像被刺到一樣,突然拉高了嗓門,“我怎麽就不懂?!王寶蕓你不要太過分!”

王氏不落下風地喊回去,“你嚷嚷個啥?我咋就過分了?!”

兩人在家門口說著話,顧茵從武家出了來,笑道:“娘,再不回來包子可涼了。不若先吃過了再和嬸子慢慢說話。”

“誰跟她有話慢慢說,我這就來。”

王氏背著雙手,搖頭晃腦地往家走。

顧茵上前攙了她一條胳膊,輕聲細語地道:“嬸子剛剛才特地告知咱們武安有天分這個事兒,娘也是禮尚往來送了包子去。本都是好事兒,怎麽我方才聽著好像你倆又要爭上了?”

王氏連忙解釋說沒有,“我沒有和她爭,是她酸我還嚷嚷起來了。”

顧茵無奈,只得轉身沖著許氏微微福身致歉。

許氏微微笑了笑,算是接受了她勸和的好意。

等到許氏回了屋,許青川也出聲勸道:“娘和武家嬸子本是舊友,有話好好說,別傷了兩家情分。”

“誰和她有情分?”許氏仍然氣哼哼的,其實她也知道王氏那句“沒有兒媳婦”只是順嘴說出,而不是故意刺她的,但這件事卻是她的一大心病。

早些年許家還沒倒的時候,不少人家都上趕著來給年幼的許青川說媒。

許家二老參詳了很久,給許青川定下了一門娃娃親。

對方家境普通,但是書香門第,家風清正。

兩家自此成了通家之好,對方靠著許家的幫襯,日子越來越好。

這門親事很對許氏的胃口,把那女孩當成親女兒來疼。

但後來許家出了事,二老被抓進大牢,許氏的夫君又病倒了,許氏惶然無助之下求助到親家,希望對方能幫自己寫一紙訴狀遞上去。

可對方不僅對她避而不見,甚至還讓仆從扔出了當年的定親信物,說什麽“當年不過是兩家長輩說的玩笑話,做不得數,許太太還是別說什麽親家這樣的話來惹人發笑了”,讓許氏心寒到了如今。

一直到後來許青川十三歲成了少年案首,風頭無兩,這才又有媒人上門來張羅說親。

但是那會子說親的人家档次就很低了,畢竟許家家境一落千丈,許青川雖是少年才俊,但未來到底如何也沒人敢打包票。

許氏心裏憋著一股子氣,想著非要給兒子尋一門不輸於當年的親事,就把那些人都拒了。

一晃眼,許青川都這個年紀了,許氏還是沒能選到合心意的兒媳婦。

“兒啊,是娘對不住你。”想到舊事,許氏一時淚眼婆娑,“旁人在你這個年歲孩子都該有了,為娘卻……”

許青川連忙給他拭淚,“娘這又是說的哪裏話,我一心讀書,本也不想成家。您要是真讓我隨便娶個不適合的媳婦,才是對我不好。”

許氏一想也對,自家兒子是有大前程的,真要娶了媳婦,回頭下場的時候分了心可是得不償失。

她的情緒來得快去的也快,被哄好了就破涕為笑,催著許青川回屋看書去。

…………

顧茵和王氏這天早早地就歇下了,半夜更深露重的時候又一起起了身。

顧茵開始熬菜粥,她先用適量豬油把切好的青菜炒過一遍,等炒出香味再加水開熬。

等粥上了鍋,她再開始包包子。

素餡的包了一百個,菜肉的包了五十個,時不時還要去調整灶膛裏的火。

王氏看她在小小的灶房裏忙的團團轉,心疼道:“你只管包,我給你看著火。”

顧茵不是不相信她,只是熬粥說簡單也簡單,大火燒開然後文火溫著即可。但是她家家傳的功夫粥則不同,什麽食材什麽時候用什麽火都是講究,一句兩句說不清。

好在等她包子包完,粥也熬好了,顧茵最後在鍋裏撒上一把幹蝦米磨成的粉末提鮮,便就此出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