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4/4頁)

老太爺道:“前頭你做的那些什麽烤串、麻辣火鍋那些,連我都只吃過相似,沒吃過你做的那種。若是把那些拿來賣,自然是沒有敵手。”

這自然是事實,畢竟是現代的吃食,經過上百年改良過的東西。

但眼下卻是不行的,肉不是一般人頓頓吃的起的,番邦的調料就更貴了。文成街附近的百姓生活水平雖然比碼頭上高出不少,但也沒達到這種消費水平。

而且賣這些東西,需要的本錢也得翻幾倍,顧茵手頭這點啟動資金是真的完全不夠。

“我覺得不如這樣。”顧茵又開始在紙上寫寫畫畫。

就像後世食堂一樣,她每天做上各色點心,周掌櫃做紅案家常菜,一個格子一個格子放在櫃台上,客人要吃什麽,便打什麽。不僅能在堂食,也能方便外帶,不用等候。

這樣的菜定價便宜一些,附近的百姓都能負擔的起。

當然也另外也接受客人點菜,單做的價格就稍高一些,就比著望月樓的價格七成來,針對的是高消費客戶。

這樣不同客戶群都能照顧到,整個店的目標客戶就定為鎮子上生活水平中上層的百姓。

當然若是店面再大一些,顧茵覺得還能設置貴賓包廂,另外準備一本貴賓專用菜單,出入也和普通用戶區分開來,那覆蓋的客服群就更廣了。

可惜後院地方雖大,她暫時卻沒那個銀錢推翻重修,鎮子上也幾乎沒有這種尖端客戶,絕大部分還是普通百姓。就先按下不表,等以後再說。

和周掌櫃商量之後,他也覺得十分不錯。

像望月樓那樣的大酒樓,尋常百姓逢年過節才舍得去一次,顧茵這個店雖然比普通店大一些,卻遠不及望月樓的規模,若好高騖遠追求高定價高利潤,反倒可能賠本。

大方向都敲定以後,文老太爺回去給她寫牌匾,說他許久沒練字了,還得再撿起來練練,一定給她寫個好招牌,至於後續牌匾定做也不用顧茵操心,都由他一手包辦,算是送給顧茵的開業賀禮。

王氏回緇衣巷找許氏,雖然說到招人,她第一個想的就是許氏,但也得和她商量過後才能定下來。

周掌櫃負責找人定做櫃台和簡單裝修——尤其是顧茵說希望能把臨街的兩道墻打掉一半,做那種可以打開的、半人高的大窗戶,這還得請拿著圖紙去給老工匠看,確認這墻能打才好找人施工。

顧茵請他留了一留,最後和他商量工錢。

周掌櫃並不瞞他,道:“我在望月樓的時候一個月工錢是三十兩,不過東家這裏規模不比那處,自然也不用那樣的工錢,您看著給就是。”

顧茵一開始想的還是二十兩,想不到王大富那樣摳搜的都給周掌櫃三十兩工錢。

她想了想,最後還是定了一個月給二十兩工錢,但年底會給花紅和年終獎。怕周掌櫃不理解花紅和年終獎,顧茵正要解釋,

周掌櫃已經笑道:“東家不寬裕的時候還會收養萍水相逢的孩子,您的為人我自然信得過。其實一個月二十兩於現在的我來說已經很好了。東家說的花紅和年終獎等年底再說。”

招到這種好員工,簡直和地上撿錢沒差別。

顧茵心中發暖,“掌櫃也放心,我說到的就會做到。”

……

這年四月中旬,坐落在文成街和文興街交匯處的“食為天”正式開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