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4/6頁)

余思雅希望能給看過這份特刊的人心裏種下一棵種子,等改革開放,接觸到國外的先進和發達後,有些人能不經意地想起這篇報道,強盛如米國也不是生來就強的,也有過被壓迫奮起反抗的歷史。他們可以做到,我們為什麽不可以?

文章的最後,余思雅特意留了一句引人深思的話:如果你都不熱愛保護自己的祖國,又如何能指望別人保護建設你的祖國?

這期特刊一發出,在這個敏感的時間節點,果然激起了許多同學的愛國熱情。也許這片土地也發生諸多不公和一些不平等的事情,但這是我們的根,我們祖祖輩輩守護的家園!縱使有過挫折和痛苦,但他就像一棵被大石頭壓住的樹苗,不屈不撓地從石頭縫裏鉆出來,蓬勃成長,遲早會長成一棵偉岸的參天大樹!

最後一期特刊被省報直接引用發表了,還配了一篇相應的評論文章“中華後繼有人”。

這是極高的評價了,也是對學生的肯定和認可。

這件事甚至傳到了外省。

余思雅甚至接到了遠在北京的杜鋒年的來信。

信裏,杜鋒年表示,他們北大的學生都聽說了C省省大校報的事跡,極為佩服,甚至想做一期相關的報道,他是寫信來征詢余思雅意見的。

余思雅能有什麽意見?這是好事啊,北大是國內頂級學府,能激發學子的愛國熱情,這不是好事嗎?

余思雅提筆給杜鋒年寫了信,給他們提出了一個建議,可以分兩期做,一期現在先挑起大家的憤怒情緒,下一期等中越之間有了結果再做。

學生們群情激憤,等看到我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在短短二十多天的時間裏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能夠極大地振奮大家對祖國的信心,樹立民族自豪感。

而且時間上安排也合適。杜鋒年收到她的信後,都快到12月底了,還要做準備工作,第一期特刊發表出來,剛好放假。等開學的時候,自衛反擊戰也開始了,正好做第二期。

余思雅寫了信後,還附贈了一份省大校報的三期特刊,以及省報的相關報道和評論文章,都寄給了杜鋒年。讓他幫忙宣傳宣傳,順便給他們清河鴨增加點名氣嘛,對她接下來的計劃沒有壞處。

這封信寄出去後,余思雅去了二門市部,給部隊的邵主任打了一通電話過去。

“喂,邵主任你好,我是沈躍同志的愛人,七月我過來探親的時候我們見過的,邵主任還有印象嗎?”

邵主任當然有印象:“你送了咱們那個什麽火腿腸的小廠長對吧,我當然記得。你們那火腿腸咱們戰士可喜歡了,本來還想謝謝你的,後來聽說你已經走了。”

余思雅笑著道:“當時家裏臨時發生了點事,所以急著回去。下次過來,一定多呆一段時間。”

提起下次,邵主任沒接話,反而嘆了口氣。現在兩國邊境局勢越來越緊張,磨擦沖突不斷,戰爭一觸即發,下次什麽時候太難說了,至少部隊目前是不準探親了。

不好對一個年輕的女同志說這些,邵主任克制住煩躁的心情,笑著問:“余同志,你打電話過來是有什麽急事要找沈躍同志嗎?”

他還以為是余思雅家裏遇到了什麽困難,急著聯系丈夫,所以病急亂投醫,將電話打到了他們後勤處。

余思雅連忙說道:“不是的,邵主任,我找你。”

“找我?有什麽事嗎?”邵主任覺得非常稀奇,他跟余思雅八竿子打不著,找他做什麽?

余思雅收斂了笑,認真地說:“對,邵主任,我就是找你。最近咱們跟越南的沖突越來越多了,我在報紙和廣播電台裏都聽說了這些事,身為一名軍嫂,身為這個國家的一份子,我也想為咱們國家的和平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邵主任聽得有些感動,語氣和藹了許多:“余同志,身為一名軍嫂,你能在老家操持家裏,幫助沈營長照顧家裏,免了他的後顧之憂。這就是對咱們部隊,對咱們國家的貢獻了,軍功章上的功勞有你一半,你的心意我們領了。”

余思雅聽出來了,邵主任根本沒把她想要做貢獻的話當回事,還拿這種話來安撫她。她在乎什麽軍功章的上功勞嗎?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余思雅只好說:“邵主任,你說的這些我都明白。你時間寶貴,這電話費也挺貴的,我也就不跟你兜圈子了,我今天給你打電話,不是代表我個人,而是代表我們清河鴨集團,我們集團想向部隊捐贈一批物資,你看怎麽樣?”

邵主任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這怎麽行?咱們有紀律規定,不能拿群眾一針一線!余同志,你的心意我們心領了,這個事還是算了吧,上次收了你們那麽多東西就很不好了。”

余思雅豈是那麽容易放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