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3/6頁)

聽到這個消息,馮主席樂得差點合不攏嘴。人民日報跟車采訪,這得是多長臉的事啊。當初省報、省電視台、電台的記者采訪報道,就讓他們紅雲公社、清河鴨揚名全省了,有了國家級媒體的采訪報道,那他們清河鴨豈不是要在全國出名了?

“我們這邊當然沒問題,只是這路不好走,我們車隊條件比較艱苦,會不會太委屈兩位記者同志了?”馮主席不好意思地說。

岑子明擺手,笑呵呵地說:“不委屈,工農一家,你們走了一千多公裏都不辛苦,咱們跟車走個兩百公裏算什麽?”

既然他們都這麽說了,馮主席立即回車安排,然後回來對岑子明兩人道:“你們倆分別坐到第二輛車和第三輛車的副駕駛座吧,岑記者,你看行嗎?”

但岑子明不走尋常路,拒絕了這個提議:“不用,我們坐車上,你看行嗎?我坐第一輛車,段坤林坐最後一輛車。”這樣能將車隊的一切情況都收入眼底,也方便拍照采訪,隨時了解各種動向。

馮主席自然沒意見,只是:“太陽很大,中午特別曬人。”

南方這邊的氣候跟C省完全不一樣,C省現在是冬天,天氣寒冷,南邊雖然沒盛夏那麽熱,但中午時分的陽光還是挺曬人的,他們一路由北向南,棉襖全脫了,如今就剩一件襯衣在身上,再往南,估計得穿背心去了。這麽熱的天一直呆在車頂那滋味可不好受。

岑子明不在意:“沒關系,要是熱得受不了了,我們就下來歇會兒。你放心,我們不會逞強的。”

好吧,他們堅持,馮主席也不再勸,邀請他們上車。

但岑子明卻說:“等等,讓咱們先拍兩張照片。”

他們對著車隊拍了照,這才上車。

多了兩個記者,車隊的生活並無明顯的不同,大家還是盡量趕路,遇到突發情況就停下來處理順便休息一會兒。

但到了當天晚上,他們這一路的好運似乎用光了。

就在快到目的地的時候,半夜突然劈裏啪啦地下起了暴雨,驚醒了所有人。

馮主席拿著手電筒從臨時搭建的帳篷裏跑出來:“都檢查一下,看看油布蓋好沒有,一定不能讓雨水進了貨車,快快快……”

他拿著手電筒,快速地從車頭跑到車尾,挨個車子檢查了一遍,確認油布都蓋好了,綁在車子上,風也吹不走後,才跑了回去。

臨時搭的帳篷裏濕漉漉的,擠滿了去檢查車子回來的司機,又潮濕又有點涼。馮主席罵了一句娘,指揮司機們:“大家回車上,換身幹燥的衣服,不要感冒了,注意車子上的動靜,有事前後喊人。”

司機們紛紛回到了車上,馮主席躲在帳篷裏抽了一支煙,雨不見小,反而越下越密,很快就在地上匯聚成了淺淺的溪流,雨水順著路邊的低窪處流淌,空氣中彌漫著水汽。

馮主席有些不安,過了半個小時又披上雨披打著手電筒挨個檢查了一遍,岑子明趕緊打著傘舉著相機跟了上去。

雨下了半夜,車隊的人也跟著折騰了半夜,都不敢睡,過一會兒去檢查一遍貨,唯恐這麽大批物資被水浸泡了。這批貨雖然外面有塑料包著,但要是都泡了水,誰知道還能放多久。

到了快天亮的時候,大雨總算停了,大家簡單地收拾了一下,匆忙架起鍋煮了點熱乎乎的米粥,切了幾根火腿腸進去,再撒點鹽,然後就這麽吃了。

馮主席還熱情地邀請岑子明和段坤林:“岑記者,段記者,你們嘗嘗,這就是咱們廠子裏生產的火腿腸,這裏面大半都是鴨肉,可香了,小孩子尤其喜歡。”

岑子明和段坤林就是來采訪清河鴨的,自然要了解對方生產的產品。因為清河鴨還沒跨省賣到南方來,看到省報消息的時候,他們想買點清河鴨的產品嘗嘗也找不到地方買,這可是現成品嘗的機會,兩人接過飯盒盛了半飯盒,跟著吃了起來。

不知道是又冷又餓的原因,還是其他,別說,這火腿腸煮粥的味道還不錯,挺香的,兩人各自喝了大半飯盒,又啃了幾塊鴨脖子,又辣又夠味,出了一身的汗,倒是挺過癮的。

吃過飯,繼續上路。本來就不好走的路因為下了這麽一場大雨變得更難走了,因為大雨使泥土地面變得松軟,加之貨車載的貨物很多,壓力大,沒走多遠,車輪就陷入了泥裏。

沒辦法,大家只好停下來,去老鄉家借了鋤頭過來,挖硬點泥土或者石子將車輪陷下去的地方填平,在輪胎前方墊上了幹谷草,然後十幾個大男人用力推車,試圖將車子推出泥淖。

但車輪陷得太深,半個輪胎都陷入了泥漿裏,根本推不動。

附近的村民聽到了消息,在村支書的帶領下,紛紛過來幫忙,好幾十個男同志一起使勁兒,才將車子推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