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3/6頁)

外資目前瞄準的還是沿海大城市或內陸一些省會城市,經濟不發達的小縣城還入不了他們的眼。別說辰山縣了,就是豐寧市現在也沒外資過來投資,所以梅書記對這些不大了解。

他對跟外資合作的利弊也不是很清楚。

“小余同志,你拒絕了是因為這裏面有什麽隱患嗎?”

余思雅跟梅書記說了實情:“短期來看是沒有的。他們有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資金,能夠快速建廠,將我們的生產效率提上去,產能提上去了,我們就能快速往周邊省擴張,發展壯大。不過我考慮的是,我們清河鴨本來就能賺錢,為什麽要分他們一杯羹?而且現在國內的商法並不健全,如果合同中有了漏洞,合作以後對方通過種種手段控制了我們的銷售渠道,拿到了我們的品牌,清河飼料搞不好會易主,這是我不能容忍的!”

“那咱們就不跟他們合作唄,小余同志,你考慮得對。”梅書記非常支持余思雅的決定。

余思雅笑了一下:“梅書記,他們既然不遠萬裏派人來了,就是看好咱們這個廣闊的市場,不可能輕易放棄。東風不亮,西方亮,咱們不跟他們合作,他們也會找到其他人。”

梅書記被她繞得有點糊塗:“那,這……他們會在省城建廠嗎?”

看來梅書記是抓住了關鍵。余思雅給了一個否定的答復:“不會。C省清河豬飼料已經打出了一定的知名度,清河鴨的名聲也非常響。他們剛進入國內,對我們的國情還不了解,其他省市又有那麽多空白的市場可供他們發揮,他們不會一上來就跟咱們對著幹的,這麽做對他們也沒好處。”

畢竟大家又沒什麽深仇大恨,為的也只是掙錢,沒必要一上來就對著幹,先掙錢占地盤不香嗎?

梅書記就搞不懂了:“既然不會對上,那小余同志你還擔心什麽?”

余思雅有點無奈:“梅書記,現在不對上,不代表以後不會對上,咱們的市場再廣闊也是有限的。誰不想獨占鰲頭,分最多的蛋糕呢?”

好吧,開廠也不輕松。梅書記知道,余思雅不會無緣無故跟他說這麽多廢話,他索性直接問道:“小余同志,縣裏有什麽能做的嗎?”

“謝謝梅書記,我有個想法,咱們縣到省城的路是不是該修一修了?”余思雅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梅書記恍惚記得她好像提過一嘴這個事。不過現在全省的路都還是爛糟糟的,就算要修也肯定是省城和強勢市之間先修,怎麽也輪不到他們這個小縣城,所以梅書記一直沒太把這個當回事,沒想到余思雅今天會突然提起。

愣了好一會兒,梅書記才找回自己的聲音:“小余同志,你沒開玩笑?”

余思雅認真地問道:“梅書記,我什麽時候拿過這種事開過玩笑。”

也是,梅書記又沉默了好一會兒才說:“省裏不會答應的,就是要先修路也輪不到咱們縣。省裏要答應了我們,其他縣市肯定有意見,都會跑去省裏鬧。”

而目前省裏根本拿不出這麽多的資金。

余思雅也很清楚這點,她慢吞吞地問道:“如果這筆錢,咱們縣出一部分呢?我們縣跟省城下轄的嶽康縣相交,穿過嶽康縣就能到省城,我們可以繞過省裏,直接跟省城溝通,將兩個縣之間的路修好,連同到省城,這樣阻力會小很多。”

“你讓我想想。”梅書記覺得挺新鮮的,開始認真思考這樣做的可行性。

這樣一來將修路化為了兩個地方政府之間的行為,如果他們自己籌措一部分資金,省裏只用出一半的錢,那希望還是蠻大的。但如何說服省城成了最大的難題,因為這個事對辰山縣的好處遠遠大於省城。

梅書記考慮了幾分鐘,將自己的顧慮說了出來:“省城那邊能答應嗎?這段路,屬於我們辰山縣的明顯要短一些,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路程,剩下的路段行政上屬於省城。如果按照行政歸屬來出錢,省城肯定不答應。”

但在省城的路段讓辰山縣出錢,辰山縣自然也是不樂意的,畢竟這麽長的路,至少要修兩個或四個車道,花費的資金遠遠不是他們鄉村公路能比的。

這麽大筆錢,誰不心疼啊?

余思雅也知道有阻力,可清河鴨要想走出來,就必須得改善交通狀況。這一點隨著每日貨運量的增加,會越來越明顯。

余思雅直接跟梅書記講好處:“梅書記,目前我們廠子平均每天有十幾趟車到省城,都是為了運送貨物。隨著廠子的進一步發展,以後這個量還會不斷增加,交通會極大地限制清河鴨的發展。如果能將到省城的路修好,將能極大的縮短運輸時間。而且如果明年飼料廠的產能提上來了,出省或是去省內其他比較遠的地方都可以先運到省城,再通過鐵路運輸,將產品銷往更多的地方,占據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