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定價

想了想,蘇油看著程文應小心問道:“姻伯……這酒,你給估個價錢?”

程文應猶豫了一下,說道:“如此好酒,若是器具精美的話,當得四貫一瓶。”

蘇油都傻了,這就是眉山市面上頂級酒的價錢,可人家那是加了高額運費稅費的!喃喃道:“貴了點吧?”

程文應看著酒搖頭晃腦:“聞聞這滿屋的酒香,就知道這價錢真不貴。賢侄你看,鋪子裏一套漢書,定價是五貫,難道一瓶這樣的永春露,還抵不得一部漢書?”

這麽一說蘇油就明白了,值,四貫,必須的!

後世一瓶一五七三,那得買多少書?!

程文應接著又道:“酒這東西,之前在川峽,和鹽茶一樣,都是聽民自便。前幾年朝廷見利,便開始專傕。要獲酒利,需與官府撲買榷額,然後才能酤賣。”

說完拿手指頭點了點那酒壇:“不過搞了這幾年,行情是越搞越差,相比每年那點榷費,浪費極多而見效無余,應付酒坊本務都艱難。”

“縣令找我談過幾次,話裏意思是想變相地恢復舊制。既然賢侄精通此道,要不,老夫就送你一座酒坊如何?”

蘇油趕緊擺手:“不敢勞動姻伯。這也太麻煩了。”

程文應笑道:“其實不麻煩,而且我也有好處,我在這些地方上幫了州縣,州縣自會在其余地方給我找補。”

“官酒坊無人撲買,是因為那酒實在太普通,一年五百貫的費用,夾在嘉益兩大酒產地之間,不太好掙得出來。”

“不過賢侄這永春露一出,那就沒有這問題了,到時候四方酒商蜂擁而至,眉山城又要有一場大熱鬧。”

“賢侄你不要拒絕,日後你要讀書,交遊,沒有產業支撐,那是肯定不行的。”

說完如同一只吃到雞的狐狸:“不過這法子可不能先讓官酒坊知曉,須得有個遮掩才行。”

蘇油一副認真的小模樣:“來眉山有幾天了,蘇油就想著怎麽幫助一下可龍裏的鄉親們,這些酒糟,是準備通過水運發往可龍裏,讓鄉親們養雞養鴨,養豬養魚的。”

程文應一合掌:“好,這就合理了!沒有只照顧城中百姓不照顧鄉黨的道理。這本就是修身齊家的應當應分。”

“碼頭的善棚已經搞起來了,那就正好兩事合作一事,我再助賢侄一批禽苗乳豬,算是造福鄉梓,積累功德。”

說完又道:“不過你現在還小,這酒坊暫時沒法安在你的名下。”

“等今年我們將酒坊拿下來,就讓你嫂子替你管著,掙來的錢也給你存著,以後等你有了媳婦,再作為你媳婦的添箱最好。”

說完自己都想著有趣,不由得哈哈大笑。

蘇油也不再客氣,恭敬的躬身道:“那侄兒替鄉親們感謝姻伯了。這酒本就還需要窖藏後才風味柔和。我們可以先定期收購官酒坊的酒糟,蒸出酒後便窖藏起來。”

“等拿下撲買權後,我們再開始發賣,以後的廢酒糟便送往可龍裏作為食料。”

“鴨子長得快,今年春節,家家應該就能吃上魚鴨。到得明年,那就家家飯桌上都有雞豚,這都是姻伯的眷顧。”

程文應笑道:“自家人無須客氣,你幫了老夫這麽多,老夫可算能回報一二了,要不然,老臉都沒處放去。”

這時炸毛豆腐端了上來,蘇油笑道:“姻伯趕緊就著這永春露嘗嘗,這可是下酒好菜,滋味那是一絕。”

程文應夾起毛豆腐看了看,皺著眉咬了一口,又抿了一口酒,頓時眉飛色舞:“果然是好酒好菜!”

一老一小吃得開心,八娘和老嬸在一邊直皺鼻子,堅決不碰一下。

吃過飯,叫上老於和他倆兒子,一行人帶上石膏模,雕版,前往陶瓷坊。

路過一家金鐵鋪子,蘇油進去,交給掌櫃的一堆圖紙,讓他將東西打造出來。

掌櫃饒有興趣地看著他,笑眯眯地答應了。

來到陶瓷坊,史洞修看樣子也是一夜沒睡,見著蘇油就招手:“賢侄來看,這器皿如何?”

這是一個粉青釉的葵瓣口盤,釉料還有些偏厚,底圈可見些微的流淌紋。

史家的瓷匠看來是知道自己施釉水平較差,因此故意做成這個樣式。

既然躲不了積釉,幹脆便讓它們在盤子六瓣葵瓣的邊緣勾勒出較深的顏色,於是反而形成色彩濃淡變化,屬於獨具匠心的巧思了。

這件瓷器,明顯是如蘇油提醒過的那樣,先低溫燒制出瓷胎,再施釉高溫燒制成型的。

不過蘇油很快便發現了這件瓷器的問題,窯溫不夠。

做試片的時候沒問題,試片所需匣缽很小,史洞修能用瓷片擊碎越窯杯子而本身無損,就很能說明試片是完全達到了硬質瓷標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