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蝕刻

計法沒毛病,不過對賬就麻煩了,每種商品,庫存一頁,現金一頁,還有掌櫃夥計的工錢,商品的運費,繳納的稅額……一樣一頁,那就是厚厚的一個賬本。

在蘇油的眼裏實在是不夠科學。

後世好些鄉下非遺工坊還沒有實行電算化,仍然使用硬殼夾頁老賬本記賬,蘇油為了幫他們發展,首先便是要理清財務,因此沒少花功夫,愣是把自己逼成了半個會計。

打開書包,拿出木尺,本子和鉛筆,在紙上畫了一個表格。

第一行,科目,發生額,余額。

發生額和余額下邊,又各自分出兩列,借,貸。

寫完對兩人說道:“嫂子,我的想法是這樣,就單羅交易來說,其中的商業行為可以分為庫存現金,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營業費用。各自有各自的舊管、新收、開除,結余。”

“然後我們可以將每一科的舊管、新收、開除,簡化為收支。收入放在借方,支出放在貸方。”

“如此這筆交易,在小弟這個賬本中,便該如此放置各個欄位……”

“放在庫存現金科目的余額借方當中的,當是現在單羅的庫存十五貫,其余為零……”

“嘉州客商的三十貫,放在已收賬款科目的借方當中,其余為零……”

“其余收支,皆如此處理,我們便會發現,任何一項業務的發生,都會引起借方和貸方的至少兩個科目發生增減變動,而且增減的金額相等。”

“因此,在反映每一項業務時,應當以相等的金額,同時在相關的至少兩個科目中進行登記。”

“比如嘉州客商的三十貫,本來在已收賬款科目的借方,而當晚入庫這個動作,便應體現在已收賬款科目的貸方支出三十貫,和庫存現金的借方收入三十貫上面。”

“通過這樣的記賬方法,能夠全面清晰的反應出業務的全貌,附加了詳細的過程。”

“這樣下來,每一個經營步驟都有脈絡可循,而最後求出行列合計,總收支和結余也同樣一目了然,既方便核算,也方便調控行商環節。”

“以往的記賬方法,都是單式,這種方法可以叫做復式,它的原理就是——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蘇油一邊說,掌櫃便在一邊啪啪啪地打著算盤,話音剛落,掌櫃的便已經將總賬算出來了:“絕妙!當真絕妙!真如小少爺所說,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哈哈哈哈太方便了!小少爺端是大才。”

蘇油看著掌櫃撥弄的算盤,笑道:“這年頭能用算盤的人可不多,掌櫃的您也是大才。”

程夫人笑道:“張先生是我從成都府請來的高人,通判衙門應在司多年的老管勾了。”

蘇油連忙拱手:“失敬失敬。”

掌櫃的也拱手:“我才是失敬,此法條畫分明,綱舉目張。老夫當致書通判大人,以利萬民。”

蘇油笑道:“我就是舉一個例子,要是從事生產的人家,科目中還應增加原材料,生產成本等科目,具體如何梳理成條陳,就得麻煩張先生了。”

張掌櫃連連拱手:“不敢不敢,這是分所當為,如有疑惑,還望小少爺不吝賜教。”

程夫人笑道:“那就麻煩張先生,此法擬出來先給我看看,想來父親那邊更加需要。”

又交代了一些手尾,程夫人帶著蘇油進了內花園,拉著他細細打量:“怎麽連這個也懂?”

蘇油老實答道:“不管三柱四柱,還是現在的復式,其實都是一樣的,就看賬本的側重點而已。”

“如果只圖結余,三柱就夠了,反而簡單明了。”

“要是關心周期經營狀況,那便要添加成四柱。”

“要是既想把控全局,又要細化管理,還要了解各環節的收支,那就需得復式了。”

“嫂子說得對,這法子對於綢緞鋪來說,稍顯繁瑣了些。不過對於姻伯那樣產業眾多的富豪,就十分合用了。”

程夫人打趣道:“哎喲!小油這是看不起嫂子的綢緞鋪是吧?”

蘇油連連擺手:“豈敢豈敢。”

程夫人說道:“可別說不敢,小油當真是點石成金的手段。八娘說用了你的法子,一日之內便可取得上萬的字碼,三日之後,便可以嘗試印刷書籍了。”

蘇油說道:“哪裏是我的功勞,也是書坊準備充分,有現成的雕版可以翻模。”

程夫人說道:“就是被你偷了個巧,這韻書,怕是怎麽學都來不及了。”

蘇油行禮道:“藝多不壓身,還望嫂嫂繼續教導。”

程夫人滿意地點頭:“成不驕,敗不餒,倒是又發現小油一條長處。”

於是兩人開始教學,時過中午,蘇油才帶著老於刻好的工具去到鐵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