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上表

鋪上草點火,將這些東西全部燒幹後,先將小泥餅摞成一摞,用竹棍插入泥孔中,對齊固定,然後讓幾個孩子將泥片打磨得更加周正。

之後拆解,燒起大火,將所有泥板全部燒成陶制品。

拴住帶著人去砍中等粗細的竹子,幾個女孩用昨天燒的大陶盆開始煮飯,自己則指揮其它大些的孩子建陶窯。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男孩們都比較聽話,很快便壘砌起一個卵石為主體,黃泥包裹的泥圈,中間有個大槽,作為灰道和進氣道。

同樣燒火烘幹加固。

等到陶器燒得,好多泥條已經斷了,蘇油讓娃子們將東西都拿過來,泥條架在進氣道上,留出孔縫,接著開始壘第二層泥圈,中間留出一個灶門,和下面灰道出口對齊。

等到第二層燒幹後,將多孔的大圓陶板擺在上面,周圍壘上第三層泥圈。

這一圈就壘得比較高了,裏邊能放下不少東西。

等到黃昏,一個小陶窯便做好了,底層是基座加灰道,中層是燃燒室,上層是陶室,再蓋上那個少孔的泥板蓋子,就是一個功能性完美的窯口。

當然,想高產是不可能的。

燒起火繼續烘幹,準備在周邊擺上竹枝一起烘上,蘇油看見飯已經燜好了,大家卻都沒有開始吃,便問道:“怎麽還不開飯?”

糟娃說道:“我們碗少,以前都是在外邊吃了,再給弟妹們帶些回來,今天難得這麽熱鬧,我們可以將飯放涼一起吃。”

蘇油說道:“這樣啊,菜呢?”

狗剩說道:“啊?還有菜?”

蘇油說道:“反正還有時間,大家累了一身汗,去河邊洗澡,拴住,叫大家把竹制的東西全部帶上,我們去撈小魚!”

這兩天蘇油對邊上那條小溪已經很熟悉了,現在正是夏天水大的時候,裏邊的魚不少。

不過用竹筐撈魚,撈起來的全是非常小的小魚苗,一寸都不到那種。

這種魚苗做出來的小魚幹,其實也是美味。

大家都非常開心:“喔……撈魚去嘍!”

來到水邊,一群娃子們下水,兩三個人一個籮筐打撈起來。

小魚的確很多,還有蝦也不少,不過這東西需要油,還要有鹽,沒油鹽腥味太重沒法吃,因此撈的人很少。

所以孩子們就迎來了大豐收。

指揮著大家在溪邊將小魚苗淘洗幹凈,蘇油回來,將小魚用鹽和姜末拌了,將已經幹透的陶窯熄火,留著燃碳,在用幹草糊稀泥將大部分灶眼灰道堵住,讓木炭在裏邊緩慢燃燒。

用小卵石堵住陶板的小眼,在裏邊鋪上一層蕉葉,一層幹草,再一層蕉葉,陶窯便成了一個烤箱。

小魚碼味快,瀝幹水分,淋入素油拌好,用蕉葉分隔,一層一層地碼到陶窯裏烘起來。

剩下的一點小魚用油炸了,然後炒了些蔥花,找來木桶,將米飯和小魚幹灑了一把鹽拌進去,然後抓起一點給蘇小妹嘗。

蘇小妹一嚼便眉開眼笑:“哥哥,好香的米飯啊!”

蘇油笑道:“大家吃吧,吃飯的規矩中午已經講過了,吃完要將碗洗凈,明天早上我再過來。”

狗剩說道:“小少爺不跟我們一起吃?”

糟娃說道:“小少爺怎麽可能和我們一起吃這個?家裏有的是好吃的!”

蘇油笑道:“家裏的東西,還真不一定有這個香!不過長輩有命,我也是沒有辦法,明天早上我再過來吧。”

拴住用芭蕉葉包了些小魚幹拌飯:“少爺,帶一點吧。”

蘇油笑道:“不是這樣弄的,等等啊……”

跑去溪邊摘了兩張良姜葉子,又摘了張粽葉撕成絲,用米飯包了四個粽子,笑道:“行了,我帶回去孝敬長輩。”

回到程家,程文應正在堂屋喝茶,見到蘇油過來,拂須笑道:“賢侄,現在知曉世事艱辛了吧?”

蘇油笑道:“讓姻伯見笑了,的確不容易,一天用去了七貫多,還欠了史家鐵坊二十多貫。”

程文應覺得很好笑,打趣道:“我就看你能堅持多久,實在不行別繃著,我們幾家不會不管的,現在主要是想看看賢侄到底能能耐到什麽程度。”

蘇油笑道:“真到不行,肯定要求到姻伯的,對了,孩子們做了一道吃食,想孝敬姻伯,一片赤誠,姻伯你別見笑。”

程文應看著漂亮的粽子點頭:“可憐見的,自己都還餓著呢,棄兒淘鐵沙的事情州縣裏已經答應,賢侄可以放手去做了。”

蘇油躬身道:“那我替孩子們多謝姻伯了。”

程文應笑道:“你這也是替我們世家著想,趕緊去洗手,我們開飯。”

沒一會,嬸嬸,八娘都出來了,大家一起坐下來。

自打蘇油開發出炒菜,家裏天天都能吃上肉了,豬肉現在實在不貴,半斤肉二十五文錢便可以炒得兩盤肉絲,細嫩還好吃,嬸嬸樂得直誇蘇油要是女孩子,那說媒的人家都得踩破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