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

調料已經逐漸齊備了,川菜中常用到的調味品,豆豉,醬油,豆瓣醬,已經蘇油用準工業方法被催化了一些出來。

當然味道離純手工作坊三四年出來的東西差著老遠,但是比起後世工業品來,勉強算是合格。

炒了一些焦糖,加入醬油熬化提濃,然後盛入器皿中蒸制,這就是老抽。

豆瓣拌上茱萸醬發酵,與後世豆瓣醬也差相仿佛。

蘇油準備翻年新出的茱萸醬,用純堿試試,或者比石灰效果會好很多。

想到這裏,很多實驗設備也該提上日程了,姻伯叫自己老老實實在家裏呆著,那就正好將這些東西完成。

有了泡姜,料酒和豆瓣醬,炒雞雜這道傳統經典川菜,很快就在蘇油手底下出來。

不過好些廚房用的家夥,被老伯爺歸入到實驗器材裏,害得蘇油在庫房翻了半天。

汽鍋雞裏加了天麻片,雲南名菜天麻汽鍋雞也就出來了。

祠堂後邊菜地裏豌豆長勢很好,蘇油又去掐了一些豌豆尖。

再蒸上一塊臘豬頭肉,炒兩個時蔬,很快便擺了一桌。

老伯爺摸出一瓶永春露說道:“孩子孝敬的,今天我們幾個老的便將它喝了!”

考慮到宋人對高度酒還有一個適應過程,這瓶酒是蘇油用梅子和肉桂熬醬調制的果酒,度數比原度低了不少。

玫瑰色的酒漿倒入玉瓷杯中,幾個鄉老頓時束手束腳,這一看就不是普通莊戶人家能享受的東西。

蘇油又端了一盤用酥肉,炸丸子和肚條燒制的三鮮出來,笑道:“打小沒少給村裏添麻煩,三哥,五哥六哥,今天算是給幾位道歉了。”

三哥便拉著蘇油坐下:“油娃性子好,怎麽說他都笑嘻嘻的,以前是大家眼力短,別的不說,我家田裏那魚可真不少,油娃你說能有個三五十斤不?”

三五十斤的產量蘇油已經很滿意了,稻花鯉魚一般也就是一斤左右,加上其它雜魚,一畝田三五十斤,其實算是白撿的。

五哥也笑道:“糟子也是好東西!早晚補兩頓糟子,家裏禽畜都長得結實,尤其是鴨子,今年過節,魚鴨可是家家都有不少!”

六哥說道:“那是,還有這鴨蛋,只要糟子給得足……我的天,原來雞鴨這麽能生蛋的!”

說起這個蘇油想起來了:“哎喲,幾位老哥先喝著,我再去添個下酒菜!”

廚房裏有個筐子,裏邊有一堆灰色的灰球。

敲開灰球,裏邊是一枚鴨蛋。

蘇油很快剝了一盤出來:“老伯爺說村子裏現在蛋多了,來信問有沒有辦法保存起來。這個叫松花蛋,能存好幾個月,就是可能會不合一些人口味,大家嘗嘗。”

松花蛋上淋了蒜茸,辣油,醬油,幾個老頭品嘗了一回,其中一個說道:“不錯,喲這上頭真有松花!看著怪喜人的,但是還是鹹蛋更好吃!”

另一個就不樂意了:“老六你好日子過蒙心了是吧?那玩意兒得費多少鹽?!”

蘇油笑道:“老哥說得在理,松花蛋相比鹹蛋,好處就是用草灰石灰便行。不過六哥說的也沒錯,這事情是我疏忽了,年底了,今年家家腌肉,腌魚,還真離不開鹽。”

說完轉頭對老伯爺說道:“八公,要不就麻煩您老統計一下各家過年需要的鹽數,我們一次性去眉山城拉過來?這樣比散買劃算很多。我在城裏史家莊子寄養著兩架騾車。”

五哥說道:“油娃能耐,進城才半年,騾車都辦了兩輛了!”

老伯爺皺眉:“一人一次帶十斤以上,官府要問罪的……”

蘇油哈哈大笑:“那我們就一次去三十人,順帶連年貨一起置辦了!”

六哥趕緊擺手:“油娃咧!你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莊戶人家辦什麽年貨!再說那都是要花錢的!現在村裏誰家有錢?呃除了你……”

蘇油手捂著臉,還真有這個問題。

老伯爺跟幾位老哥走了一杯:“油娃這才剛剛回來,先讓娃子松快幾天,來吃菜吃菜……”

蘇油一想也是,村裏才剛剛邁出第一步,需要改善的地方太多了,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便改換了話題:“祠堂邊上那個新修的小院,是誰家的啊?看著挺精致。”

幾個老頭相視而笑,老伯爺說道:“就是你的!”

蘇油訝異道:“我的?”

“嗯,上次程家族親送糟子和雞鴨豬苗過來的時候,還帶了一個工匠班子,說是要給你修繕一下房屋。”

“結果工頭一看你爹娘給你留的那幾廂破房,說還不如推了新蓋來得快些,我想想也是這個理,喏,於是就這樣了。”

六哥夾了一口菜:“程家姻親是真不錯,聽說油娃你進城就是住在老太爺書坊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