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商議

石家幾個老頭都領著個六品朝奉郎的虛銜,於是蘇油上前先跟女性長輩打招呼:“小子蘇油,見過安人。”

安人牽起蘇油的手:“哎喲怎麽你手上也有繭子,還比薇兒多了幾處。”

蘇油笑道:“中指上那個,是筆管磨的。”

安人感嘆道:“不容易。鄉裏傳說什麽鄧侯轉世,我是不信的,跟我們家薇兒一樣,水磨工夫熬得的本事兒。”

石寬有些不耐煩:“老婆子就知道絮叨,我和明潤還有要事商量。”

安人白了他一眼:“那也先把人認完再說。”

接下來就是團團作揖拜見了,大家族人多,記得蘇油犯暈。

等到見完禮,眾人散去,蘇油才得機會和幾個家主說話。

石寬笑道:“明潤,二林部那裏換得的鹽鈔,我們可都換成了鹽,提煉雪鹽的事情,你看……”

蘇油說道:“這個工序其實不復雜,交給土地廟的孩子們就可以了。對了我聽說眉州也是有鹽的。”

石寬笑道:“川中有鹽之地甚多,但是最大的還是益州路的陵井監、梓州路的富順監、淯井監、夔州路的大寧監、雲安監、永昌監。我們眉州的,只能算是小打小鬧。”

“六個大監,一年提供朝廷的課額,起碼五十萬貫,我眉州的幾口鹽井,加起來也就三萬貫都沒有。”

蘇油笑道:“二林部的鹽鈔,是富順監發出來的,這一路下來運費也不少了吧?”

石寬說道:“正要與明潤商議此事,今年朝廷新政,準備對鹽井實行撲買,有沒有興趣參與一股?”

蘇油訝異道:“這等好事,為何要分我一股?”

石寬嘿嘿笑道:“你不是管二林部那將軍丫頭姐姐姐姐的叫得親熱嗎?在她那裏,你的面子,怕是比我們四家加起來都大!”

“兩三萬貫的鹽,在我們四家眼裏其實也就那麽回事,就算你將他們都變成雪鹽,也不過三四萬貫而已,我們看重的,其實是——”

“銅!二林部的銅!”

“哈哈哈,和聰明人說話就是省心,你看現在黃銅白銅都能搞了,加工也被你弄得簡單了,因此我們想著自己把鹽井包下,將二林部所供銅料完全吃下!這可是筆大買賣!”

蘇油考慮了一下:“老哥哥,銅料吃進,始終是個嫌疑,我是這樣想的,采鹽沒有問題,那是交易本錢所在。細節上,可不可以直接在二林部境內將銅器加工好再運進來?這樣才能名正言順,堂堂正正地進入榷場,沒有私下熔冶的嫌疑。”

石富說道:“那這黃銅白銅的冶煉之法,怕是守密不了多久。”

蘇油不以為意:“我們要弄清楚事情的本質,首先我們是要將銅引入大宋,其次是要將我們的產品發賣出去,實際上,大宋銅荒,不管什麽銅都是我們要購進的,所謂黃銅白銅銅器,不過都是添頭而已。”

“再說了,二林部把持商道,我們好比池塘,他們好比溝渠,他們不開閘,池塘裏的水便活不起來。”

“還有就是他們沒有技術,他們的銅要升值,沒有我們的技術可不行,其中關鍵物料和技術,都掌握在我們手裏,比如水玻璃,那是防止礦洞坍塌的好東西,比如沖床,壓制銅胚的神器,他們是不可能造得出來的,你指望二林部的人能發明出車床打造絲杠?”

石富一想也是:“那好,到時候我把意思轉達幾家,就照這法子來,二林部,真是生在了好地方啊!還得上趕著讓他們發財。”

蘇油笑道:“資源是別人的,我們就只能提供技術合作,這叫合則兩利。不過對我大宋也不是沒有好處,我們也可以派人跟隨商隊,將西南夷,大理諸多情況地理人文掌握清楚,消息來往及時,也可以避免再出現因謠傳關閉城門的笑話。”

石寬拱手:“明潤這話看出眼界來了,有點達則兼濟天下的味道。”

蘇油笑道:“就是不知道八公放不放我出去,不然我還真想去二林部看看,幫他們看看采礦技術有沒有可以提高的地方。”

石富擺手:“你還是先琢磨那幾口鹽井吧,不然人家銅送過來買不起,那才白白便宜了嘉益兩州的豪商!”

蘇油笑道:“說起這個,我真的很有信心。”

開什麽玩笑,現在一說起鹽業開采就是自貢,殊不知我大眉山井研縣的名頭,就是來自幾口鹽井。

井研是什麽地方?是食鹽產量一度逼得自貢鹽商差點跳樓,最後遊說官府來用鐵水將井口堵了的地界!

想到官府便有想起一事:“可否與州縣商議一下,此次撲買鹽井,也用曲房那辦法?”

這個石寬石富都不是很清楚,待得蘇油解釋一番之後,不由得有些郁悶:“按產納榷?那我們吃虧不是吃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