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勝利的大會

吃過飯,蘇油將豆豉魚端出來冷上,然後給石薇調制醬油。

鮮味不足沒問題,蘑菇幹泡發後熬制補上就行了。

娃子們回來得很晚,一個個都累壞了,不過人人臉上都滿是笑意,李栓柱見到蘇油便喜道:“少爺,猜猜我們賺了多少?”

蘇油湊趣:“多少?”

李栓柱摳著腦門:“呃,沒數,反正老多了……”

你都沒數你還問我?這是樂昏頭了!

蘇油笑壞了:“都擡屋裏去吧,今日有土兵大哥守著,安全得很。”

阿囤彌任性,不去住驛館,範先生勸了兩次,也拿她沒辦法,只好調了兩隊土兵過來保護,領隊的還是阿囤熾火。

次日起來,可龍裏的船來了,石守要護送石薇去成都。

土地廟給石薇準備的東西也多,豆豉,醬油,豆瓣,榨菜,大頭菜,蘿蔔條,米花糖,糯米粉……

豆豉魚涼得結實了,蘇油取來兩個壇子,將盆子裏上層豆豉魚放底下,下層放上頭,再把盆子裏的油淋進去,一壇給阿囤彌,一壇給石薇。

然後一一交代:“這個路上吃,豆豉和蘿蔔條可以到了成都慢慢吃,榨菜三月可以開始吃了,大頭菜五月開壇,芽菜要等到入冬……”

語氣中充滿了不舍,凈是瑣碎。反而是石薇性子定,想好的事情就幹脆果決,將信交給蘇油:“小油哥哥你真像個小老頭!記得幫我寄信。我走了!”

說完揮揮小手,抱著豆豉魚壇子,頭也不回地上船。

石守那邊帶的東西也多,還有八公給石薇準備的,一艘船塞得滿滿當當,幸好薛忠的船還空著一半,才將各種瓶瓶罐罐放下。

眾人都到水邊相送,蘇油看著兩艘船解纜離開,眼淚都快下來了:“一句多余的話都不跟我說啊,走得還真瀟灑呢……”

阿囤彌看著遠去的船影:“這性子我喜歡,不似宋人女子那般哭哭啼啼,倒有幾分我族女兒的風範,不愧是將門之後!哎喲小油以後你那些小妾怕是命不會太好……”

蘇油轉身就走,番邦女子,未可喻之以理!我說過要小妾嗎我?!

……

第一屆眉山商品物資交流會,是一次成功的大會,勝利的大會,鼓舞人心的大會。

眉州稅監,參與監督統計合同擬定四十三份,監督合作意向書簽署七十六份,共計金額三十六萬皇宋貫。

在眉山知州,通判,和縣令領導的兩級政府關懷下,各路客商紛紛表示,眉山優良的手工業基礎,合理的規劃布局,豐富優質的商品資源,和鼓勵工商的稅收政策,讓他們深受鼓舞,也深切感受到了來自兩級政府的開明和關愛,希望這樣的大會以後能繼續進行下去。

與會的江卿世家也做出保證,接下來將合理調配生產資源,擴大生產規模,嚴抓產品質量,做好風險控制。為眉山市今年生產總值再上台階貢獻一分自己應盡的力量。

知州對江卿世家這一態度予以了高度肯定,同時指出,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一樣,是大宋和諧穩定的兩塊基石,眉山不但兩手都要抓,而且兩手都得硬。

本土著名企業家程文應先生當即表示,知州的教導,具備宏偉的大局觀和歷史前瞻性,是值得大家深刻思考的,也指出了前進道路上可能會發生的問題,避免了犯方向性錯誤的可能。

因此他決定,將知州寶貴的指導性意見化作可行性方案,先期在土地廟投資興建一所希望小學,爭取摸索出一套合理的教學模式,為進一步將教育事業推廣到個全州各鄉打下良好的基礎。

同為本地著名企業家的史洞修先生,則提出州學教室破敗,書籍簡陋,師資力量不足,教職工收入不高,還存在工資拖欠等實際問題,提出了捐贈意見。

江卿世家紛紛表態贊同,踴躍為州學捐贈出力。

以上是來自眉山州碼頭土地廟蘇油的報導。

實際的情況,其實還是有些小出入的。

新商品受歡迎是肯定的,程家書坊,《杜工部集》,《史記三家注》這兩樣是大宗,其余的五彩神仙像,五彩諸佛講經圖,也是大售。

史家瓷坊一舉成名,知州的話已經非常明白了,接下來史家瓷坊搞不好就會成為禦窯窯口,要真是那樣,第一批出產的瓷器也可能就是市面上能見到的最後一批,今後可能有價無市!

至於石家,與二林部,稅監簽署了復雜而繁瑣的購銷合同,涉及大量的大宋貿易法知識,大致就是先由政府將銅器購入,再由石家關撲得到,最後得以完成報關進口,成為合法的大宋商品流入市場。

當然那是紙面上的那一套,實際操作則是稅監一分錢不出,只按銅器斤數收足應得費用,剩下由二林部和石家瓜分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