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東西大工藝

船老大趕路自有章法,有時快有時慢,有時還停,其中的道道很多,蘇油還在虛心學習階段。

比如今日過午,船老大便將船停下,讓大家自由活動,說是明日天不亮就得出發,一鼓作氣越過不太友好的沙麻部,抵達科部的蜜蠟甸。

小船靠在一條溪邊,碧紗帳扯起來,白藤躺椅上趟著阿囤彌和蘇油,前方是竹絲杆架,上面放著兩根金竹魚竿。

魚竿下邊是一個風箏輪似的線輪,呈八卦形,中軸上采用了最新式的折刀級滾珠軸承,代表著石家鐵坊最高金屬加工工藝水平。

釣魚線是純桑蠶絲,三絲合織一細線,然後三細線合織成一更大口徑的粗線,逐漸加粗,還用了濕法工藝,也就是纏制的時候加了水玻璃溶液,編織得更加緊實,代表著蘇家印染坊最高絲線加工水平。

釣竿上有一組磁環,從大到小,鑲嵌在鐵絲爪子裏,用來過線。

磁環內部的空洞雖然異常細小,僅能過線,但是裏邊卻有施釉,因此內壁光滑異常,不會傷到絲線,這是史家瓷坊高超的施釉技術。

手柄鑲嵌著螺鈿,漆彩艷麗非常,沒說的,這就是程家最新搞出來的礦物彩漆技術了。

小小一根釣竿,代表的是大宋目前最高工藝水準。

絲線上有一個棉線結,吸水後將絲線抱得很緊,可以在絲線上滑動,調整釣深。

棉線結是用來擋南荻浮漂漂第那個小銅環的,漂被擋住後,漂體沒在水下,牽著餌墜,水面上只露出短短一截漂尾。

漂尾上是紅綠色的小目數,中間用細黑漆線隔開,小小一支浮漂,可是近一月的功夫。

魚鉤是細鐵絲精磨後彎曲,然後滲碳做出來的,強度極高,鉤體極細,還有一些彈性,比後世高級手工鉤,不差分毫。

蘇油的魚鉤沒有倒刺,對他來說,現在的各個水域簡直就是魚倉,再說以他後世帶來的手藝,跑魚那就是笑話。

竿稍上邊還有個精巧的小夾子,連著一段細彈簧,彈簧頂上還有一個小鈴鐺,竿稍一抖動,小鈴鐺就會叮當作響。

躺椅邊上是一個小桌,上邊有一個黑鐵的爐子,裏邊燒著松果碳和竹碳。

一個精致的白銅壺擺在上邊。

兩人身側有一個茶幾,一個小花瓶上邊插著幾枝野花,兩邊各一套水晶般的玻璃蓋碗茶具,蘇油這邊是素茶,阿囤彌那邊是三泡台。

還有一個果盒,裏邊是瓜子,小肉幹,果幹,甜食。

兩人周圍十米開外,還有三名二林部的武士,手按刀柄,一動不動。

周圍山林裏,其實還有一組小分隊,不過看不到而已。

蘇油眯著眼似睡非睡,阿囤彌雖然還是宋人服飾,很漂亮一個女生,卻盤著一條腿壓在屁股下面,坐沒一個坐相,拿南瓜子砸蘇油。

蘇油被鬧得不行,只好坐起來:“姐姐,你又要幹啥?”

阿囤彌手才又舉起來,見蘇油坐起來了,便將瓜子放進嘴裏咬開殼:“我要吃烤魚!”

蘇油又躺了回去:“一會兒等拴住回來給你烤唄。”

阿囤彌不幹:“拴住烤的沒你好吃!”

蘇油翻著白眼:“不都一樣的調料,再說今天的魚大,烤著不好吃。”

阿囤彌又拿瓜子殼砸蘇油:“那你釣幾條小的。”

蘇油只好又支起身子:“姐姐,昨天釣小的你不幹,非要釣大的。今天換了大鉤了,你又要釣小的。我的釣組很精細,子線換來換去很麻煩的也!”

蘇油的釣組還分了主線和子線,子線比主線小一號,這樣就算遭遇大魚,最多把子線拉斷,損失一個鉤子而已,而釣組其余部分都能保住。

阿囤彌說道:“不管,就要吃烤魚!”

姐弟倆正鬧著,這時候浮漂點了兩下,接著消失了,緊跟著竿稍點動,鈴鐺也響了起來。

蘇油趕緊起身去收杆,幾個回合搖到身前,是一條兩斤多的紅嘴鯉魚。

蘇油對阿囤彌說道:“就這條最小,只能烤它了。”

阿囤彌拍手:“太好了!”

一個武士將魚接過,從腰裏摸出把小刀,準備去剖魚。

蘇油見到那小刀,叫住武士:“刀子給我看看。”

阿囤彌揮著手:“快去剖魚去,那刀子我這裏有,看我的。”

說完從懷裏摸出一把銀鞘小刀子來。

蘇油將刀子抽出來,這刀子又細又薄又尖,更奇怪的是刀刃內陷,和常用的刀刃相反,更像是一把直柄小鐮刀一般。

蘇油翻來覆去看得新奇,後世有一個虎爪刀型也是反的,不過刀刃很寬厚,和這把區別很大。

阿囤彌笑道:“這是魚刀,平日裏殺魚,從骨頭上剃肉,修理指甲,鬤須,都很合用。”

“最多的用途,還是修整馬蹄,搶救馬匹,緊急情況下切斷韁繩,貨繩,快捷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