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長刀

接下來就是打磨,高級刀具的磨工堪稱一門藝術,光磨石都分無數種,上等青漿石,一塊價值好幾貫,為期更是長達三個月,那真是慢工出細活。

二林部只有從眉山運過來的砂輪機砂帶機,因此只能生產實用型刀具。

不過今日是測試鋼質,倒也無需太過講究。

很快,一柄樸實無華的麻櫟木柄長刀做好了。

這刀遠非如今諸國的三四尺細刀可比,長竟五尺,刀長三尺八寸、柄留一尺二寸,兼集中了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既能當槍使,又能當刀用。

阿囤赤尊看得心癢難耐:“這是雙手刀!我來!”

石通豎起了六條濕草席,阿囤赤尊拿長刀比劃了兩下,猛然暴起,“嗨!”地一聲大呼,身摧刀往,刀隨人轉,利用腰背力量將長刀揮出。

雪練一般的刀光閃過,六條一排的草席從右上到左下,被斜切成六段,只如摧枯拉朽一般。

“好功夫!”“好器械!”

陳慥和巢谷都是行家,頓時大聲喝起采來。

接下來,試濕粗草繩,捅多層牛皮,大家玩得興起,阿囤赤尊直接在大樹杈子上用繩子掛起半頭牛,眾人輪番上去劈砍。

今晚的廚子省事兒了。

直到半頭牛被大卸八塊後,阿囤赤尊拿絲帕擦幹凈刀身,檢查刃口。

雲霧般美麗的燒刃紋下,刃口側邊寒光閃閃,正面看不到一絲亮點亮線,說明大家狂砍一番之後,刀刃絲毫無損。

蘇油也很服氣,這保持性絕了。

高錳鋼材料硬度五十五到六十,但到底是就上還是就下,那得看刀匠後期熱處理的水平。

石家的煉刀技藝,當屬大宋第一流。

第一流的材料,遇到第一流的手藝,蘇油估計這刀刃口的硬度,當在六十以上。

阿囤彌問道:“這刀到底是什麽款式啊?你們誰見過?”

蘇油說道:“這是根據鋼質臨時設計的,以雙手為主。刀身修長秀挺,就跟禾苗一樣,沒名字,幹脆就叫它苗刀吧。”

陳慥眼熱壞了:“明潤,這個,就賠這個就行……”

看在這娃一路保護自己,加上西寺塔上那裝逼寶劍鬼使神差地救了大家的份上,蘇油一咬牙一跺腳:“成本價,一千貫!”

陳慥本來就是不差錢的主,今趟大理之行更是撈肥了的,哪裏還在乎這個:“我出三千貫!給我兩把!我送一把與元修!”

“啊?哎喲使不得使不得!”巢谷是農家子弟出身,這趟大理下來,也算是跑步進了小康,不過可還是沒有陳敗家子這種一擲千金的豪氣。

“成交!”陳大羊牯如此大方,蘇油反而不好意思把人家坑得太狠了:“先弄個簡裝玩著,等回了眉山,再讓大石頭給你們精磨,兩套劍裝就包在我身上。”

成本高真不是瞎說,主要貴在材料。這東西用的大理鐵,二林錳,除了價格本身,工序比普通冶煉復雜很多,一鍋鋼水的人工,是普通方法的好幾倍。

只憑二林部的工藝水準,拿到大宋去,這東西也賣不上好價錢。

所以就該談生意了,如果只進錳料,用眉山鐵造錳鋼,品質肯定比大理鐵要降一個档次。

因此兩家商定,石家在這裏也開一個鐵坊,二林部負責購進鐵料,石家負責煉錳造刀。

所得成品,最好的那一小部分歸石家,作為普通商品送去眉山,然後精加工,搞成大理寶劍這樣的高端奢侈品在大宋銷售。

這個是暴利,作為回報,剩下的那大部分普品,歸二林部,除了售賣,主要用於充實自己的武力。

接下來由蘇油去小高相公那裏刷臉,作為投資商,在安寧河口地區探尋煤鐵礦,爭取共同生產,降低成本。

建昌府由小高相公去搞定,周邊部落由二林部去搞定,此舉能增加大理鋼鐵產量,相信小高相公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到了晚間,範先生和蘇油坐在書房裏,推演事情發展的後果。

首先要真有煤鐵,這個蘇油極有信心,後世攀枝花多是露天礦,而且儲量極為豐富,找到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找到之後,大理會不會翻臉?

有蘇油和小高相公的交情,有二林部在北邊的威懾,更重要的,有重大的共同利益,應該不會。

第三條,二林部會不會和大理勾結?

首先二林部是大宋的羈縻州,如果和大理勾結,那就是叛國,儂智高的下場不遠。其次有範先生對阿囤赤尊數十年的引導,有蘇油對阿囤彌的影響,同樣更重要的,經濟關系已經讓二林部和眉山成了一條繩上的螞蚱,夷人又不是傻子,會放著如此大利不要。

分析了一晚,範先生對蘇油說道:“此事大可為,同樣也是諸方得利,順水推舟,無需費力而見功極著,是為上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