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報

本來程文應和史洞修認為這是多此一舉,待到蘇油舉了幾個後世銀行業手工記賬時代作手腳的案例,程文應都嚇壞了:“千裏之堤潰於蟻穴,老史,小油是對的!好在賢侄是自己人,坦然告知,不然這些手段使將出來,就你我這兩把老骨頭,可經不住他這樣玩。”

史洞修一腦門子冷汗,抖得跟打擺子一樣,丟錢對他來說,不啻於丟命,哪怕只是一場虛驚。

“我覺得錢莊的制度已經非常周密了,被小油這樣一說,簡直跟篩子似的。我們的錢財,竟然能被如此輕易地弄走……不行不行,回去再組織人手琢磨一下,這總部的內控合規總監事,老夫當得還有些不稱職啊……”

蘇油拱手道:“只要不出大漏子,這些小地方,總能通過教訓慢慢補足。不過程三是姻伯手下的老掌櫃了,放他到那個位置上是對他的看重,不能成為導致他萬劫不復的誘因,傷了這場情分。這些事情做在前面,其實是對他好。”

“嚴控是一方面,相對應的,高薪,就是另一方面了。一定要給予足夠的待遇才行,蜀都居,大不易啊。”

……

當天晚上,程三第一次來到土地廟,給蘇油行了大禮。

蘇油趕緊將他攔住:“程三叔,使不得。”

程三起身:“一大把年紀了,誰是真對我好,老朽還是分得清的。”

“東家把你對他說的那些話都轉告我了,小少爺面前我實話實說,那麽大的誘惑之下,老朽真不一定扛得住啊……”

“搞不好真就如小少爺所言,壞了東家大事,毀了自家名聲,子子孫孫,在川峽四路都擡不起頭來,再無前程。如此大恩,老朽怎能不來一謝。”

蘇油笑道:“三叔不怪罪蘇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好。”

程三說道:“唐玄宗登位之初,不一樣是明君之相?可漸漸就放松了規制,最後釀成大禍。小少爺所說的才是正途,程三心裏,怕是比現下兩位老爺都還要明白一些。”

蘇油笑道:“看來三叔是真明白,姻伯這益州分號的監理,所托得人啊。”

……

玻璃江邊,天氣還沒有轉暖,但是已經非常忙碌了。

蘇油帶著阿囤元貞,在此送別石薇,程三,薛忠,阿囤彌一行。

兩路人馬,一路去益州,一路去嘉州。

與他們同行的,還有一件重要的測量設備——經緯儀。

底部是一個三角架,可以打開和收起。

三腳架上的面板,左側和後方有了玻璃氣泡管,可以通過底部的旋鈕輕易地矯正儀器基座表盤的水平。

鏡筒前後設置了中心鋼絲十字,可以用來對準遠處的標準杆。

經緯儀整體由黃銅打造,具備水平面和垂直面兩個精確的角度刻度。

沒有準備讓他們繪圖,只給了兩支隊伍一個工作日志本和一個測量記錄本。

商隊只負責測量和記錄,具體計算,等數據收集回眉山後,會成為土地廟小學的數學作業。

遺憾的是玻璃鏡片還沒有研制出來,因此這儀器注定觀測不了太遠。

所以測量標杆做得老長,整整五米,就是為了能從遠處看清頂部和底部。

還是那句老話,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談好不好的問題。

重點在於先把探測隊員們的工科狗屬性培養起來——一切憑數據說話。

送走兩支隊伍,蘇油的學習生活開始了。

雖然學宮三月才開學,但是蘇油明顯不在此列。

宋代如今已經有了報紙,叫法還很多,有“邸報”、“朝報”、“邸抄”、“進奏院狀”,“狀報”等多種叫法,其中“邸報”最是通用。

因為邸報上面刊載的都是當時朝廷的大政方針官員人事變動,因此它的發行一直受到中央的嚴格控制,都是手抄的。

然而州郡官員們,對這東西異常渴望,因此就給了邸吏掙錢的機會。

於是大宋官場和商場上,更多的流行著一種“小報”,消息比邸報還要快。

有官員因此上奏求禁:“小報者出於進奏院,蓋邸吏輩為之。比年事有疑似,中外不知,邸吏必競以小紙書之,飛報遠近,謂之小報……其說或然或不然。使其然焉,則事涉不密;其不密焉,則何以取信?此於害治,雖若甚微,其實不可不察。臣愚欲望陛下深如有司,嚴立罪賞,痛行禁止。”

然並卵,現在的龍山長和唐教諭,就拿著小報讀得津津有味。

最近朝廷發生了幾件事。

正月京城出了大疫,官家令太醫進方,從內中出了犀牛角二本,用於調藥。

太醫析而觀之,其一為通天犀。內侍請留供官家服禦,官家說:“吾豈貴異物而殘百姓哉!”立命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