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

這一把賺得實在有些昧良心,不過蘇油也實在是受夠了大宋這種低效率物資調用模式了,五十萬破甲錐,算是蘇油給大宋朝堂提一個醒。

如今的朝廷,就像一個小戶家長,一邊要打工賺錢,一邊要和鄰居搞好關系,一邊還要處理家裏孩子們的吵鬧打架,沒必要。

既然孩子們大了,就該讓其各司其責,家長的作用,是統合這個家,讓所有人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就好了,什麽都管的結果,就是什麽都管不好。

龍昌期對蘇油這套理論不以為然:“還有一句話你忘了,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你呀,還是老實讀書吧!”

唐淹也勸:“明潤,你聰明穎悟,思慮通達周全,本是讀書立學的好材料,只是你關注的東西,太多了……”

“你看啊,除了學宮本業,還有那什麽數學,工學,農學,還有世家產業,井務,還要關心二林部,大理……這,這分心實在太過了……”

龍昌期就未免嘆氣:“彥通,就別說他了,這些事情,都是要務,你看就拿他從範先生那裏弄來的西南風物,山川地理,你能說不重要?”

“所以這些話說了也沒用,要讓孩子靜心讀書,能分擔一些,你我便盡量分擔一些。”

“不過明潤啦,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你要學會把手裏的力量用好,不要事事親力親為,能讓別人做的,盡量讓別人去做。”

說完又搖頭:“唉,還是白說,你那些事兒,別人還真不一定能做得明白,算了算了……”

唐淹拿起小報:“朝廷今日可謂得人,殿中侍禦史趙抃,彈劾不避權幸,堪稱鐵面;安石除群牧判官,總算是留穩在中樞了。”

這事情還有一樁公案,殿中丞王安石剛剛辭了召試,朝廷便授予他群牧判官,意思是讓他能有穩定收入,在京城能安心待下去。

王安石猶力辭,歐陽修上門諄諄勸告,王安石才同意就職。

而同時,館閣校勘沈康也跑去宰相陳執中那裏,一樣求為群牧判官。

陳執中說道:“安石因為辭讓召試,所以朝廷才優先考慮他的差遣。且朝廷設館閣以待天下賢才,所以要先給予恰當的爵位。你跑來爭啥?公與安石相比,顏何厚也!”康慚沮而去。

這件事情可以看到朝廷諸人對王安石的看重,陳執中幾乎已經明說王安石這個群牧判官是跳板而已,接下來的去處已經定了。

龍昌期點頭:“介甫在地方上所行青苗法,與我眉山江卿所行,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蘇油便搖頭:“不同不同,大大的不同!”

“哦?哪裏不同?”龍昌期有些好奇。

蘇油說道:“呃,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個是官府行為,一個是江卿的行為。”

“青苗法,總體來說,是慈善而不是生意。江卿的行為,是有資金打底,發放前已經計提了兩萬貫的撥備,我們損失得起。”

“可安石公以常平倉為底本,他損失得起嗎?如果損失不起,那就要保證發放出去的本金能夠收回,如何保證常平倉不受損失?”

“以介甫公的人品和施政水平,控制一州一縣,兢兢業業,風調雨順,自然不會有什麽大問題,可就算這樣,如果遭遇大災情,他的青苗法就完蛋了。這不是最終解決之道。”

“貸款,其實是一種資源調配,是一種對生產結果的預支,所以它必須用於生產,仔細扶持,必須保證產生效益,才能確保貸款的收回。”

“如果運用不當,它就是一門兇器,貸款給不具備償還能力的人,或者應收利息超過了貸款人經營所能得到的利潤,這本身就是一種將人逼上死路的罪惡。”

“眉山江卿這次扶持倒春寒,其目的不在盈利,而在維護眉山城的安穩,以利於發展。”

“眉山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因此倒春寒這樣的小災,就是一個補種和晚收的問題,基本可以保證貸款能夠收回,這是天時和地利。”

“加上利率設定極低,發放也細致,農人所貸款項,我們都是折成了種子和秧苗,這叫專款專用。縱然麻煩了一些,卻也是放款和扶持產業相結合,錢莊監事還有事中和事後監督,避免了錢財落到浪蕩子手裏隨意揮霍,然後賴賬不還的可能。這是人力。”

“三者結合,眉山青苗貸方能如此順利施行。”

“可介甫公用常平倉儲為本,一進一出之間,就給了胥吏們上下其手的機會。要是將貸款額度作為考績,胥吏們為了完成額度,肯定會胡亂發放,導致呆賬壞賬無法控制。利息百分之二十,不一定能填平胥吏們調度進出的靡耗,那就要私下調高利息。總之一句話——青苗法一旦失去監管,或者監管重心不當,必定就會走上逼人破家蕩產這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