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托請

雷簡夫信中沒有提到自己下了多大的力氣,只說是讓蘇洵切莫氣餒,他還給張方平也寫信了,要老張再薦!

其實老雷才是真正的熱心人。

他給歐陽修的信中寫道:“伏見眉州人蘇洵,年逾四十,寡言笑,淳謹好禮,不妄交遊。嘗著《六經》《洪範》等論十篇,為後世計。”

“張益州一見其文,嘆曰:司馬遷死矣,非子吾誰與?簡夫亦謂之曰:生,王佐才也。”

“嗚呼!起洵於貧賤之中,簡夫不能也,然責之亦不在簡夫也。若洵不以告知人,則簡夫為有罪矣。”

翻譯過來就是:蘇洵這人可以的,不過我老雷是沒辦法將他從貧賤裏邊拉出來了,但這不是我的過錯,要是我不將他推薦給你們,那才是我沒對。

言下之意就是,現在人交給你們了,老雷我名聲不汙地上岸了,各位看著辦吧。

蘇洵在這種情況下,糾結再三,決定給張方平寫封信。

開篇說了兩人之間光風霽月,不涉私情,可以無愧。

然而筆鋒一轉,但是如今我卻有私事求張公,必將為君子所笑。

然後再轉,事情涉及自己親人,因此受到譏笑,那也是活該。

然後再轉,但是如果今日我不主動,他日明公知道我家的情況,肯定也會主動,那時候就是明公被譏笑。

然後再轉,與其明公他日被笑,不如我今日被笑,思慮再三,我還是決定將這事說出來。

文豪就是文豪,轉了幾轉,才說到這件私事兒到底是啥。

自己有兩個兒子,“齠齔授經,不知他習,進趨拜跪,儀狀甚野,而獨於文字中有可觀者。”

“讀孟、韓文,一見以為可作。引筆書紙,日數千言,坌然溢出,若有所相。”

然後寫到愛子之心:“洵今年幾五十,以懶鈍廢於世,誓將絕進取之意。惟此二子,不忍使之復為湮淪棄置之人。”

最後還是一如既往的恣肆激越不冷靜:“將使軾、轍求進於下風,明公引而察之。有一不如所言,願賜誅絕,以懲欺罔之罪。”

程夫人在後邊看了,搖頭道:“夫君,是不是行文太過了……”

蘇洵說道:“張公乃知我者,定不見怪的。”

程夫人又問道:“你都不提小油?”

蘇洵搖了搖頭,另外抽出一張紙箋,提筆寫到:“至如弟油,幼有靈異,素蹈仁行。聲聞於上,元弼垂聽。此蓋囊錐琴木,可自待其出者。非洵嫉陋而掩之,實不欲托請於當政,以汙幼弟名節也。明公知我,伏唯察之。”

程夫人點頭笑道:“好,不請而請,請而不請,我蘇家人,本該如此不卑不亢。經此緩沖,夫君的信,倒是不那麽鋒芒畢露了。”

蘇洵將信裝起來:“轍兒的婚事,籌備得如何了?”

程夫人笑道:“你這當爹的呀……日子就在年前。轍兒沉穩,二十七娘活潑,就如軾兒和弗兒一樣,性子能夠互補。二十七娘和八娘小油都熟,史家和蘇家的關系也如蜜裏調油,我這當娘的,可算是放心了。”

蘇洵笑道:“那就還剩明潤了。”

程夫人噗嗤一笑:“他呀,早把自己安排得妥妥當當,還藏得老深,你不知道而已。”

蘇洵訝異道:“我只知道他如今不差錢,出手豪闊。不過聽你的意思,這還能和石家門當戶對了?”

程夫人抿嘴笑道:“小油信任我這個嫂嫂,將資產都交給我保管,我得替他守密,總之你只管放心,到時候薇兒的聘禮,保管嚇石家一大跳!”

……

蘇轍的婚禮辦得比蘇軾熱鬧,縱然蘇轍不喜歡張揚,可史家如今搭上了皇商的名頭,玉瓷蜚聲中外,那叫一個不差錢。

加上史洞修想洗刷瓷公雞的名聲,因此陪嫁給得格外的豐厚。

蘇家張紅掛彩,蘇軾和蘇油在家裏等著新婦上門,蘇軾一邊看著門口還一邊說酸話:“別看現在熱鬧非凡,這娘家勢大,子由以後的日子怕是難振夫綱了。”

蘇油不以為然:“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好在侄媳通明事理,看重的是你才華。要不然她當真了,很容易惹起家庭糾紛的。我今天就守這裏了,非得等著二十七娘改口喊叔叔不可!”

王弗淺淺一笑:“叔叔,你得時常提點一下子瞻,他一高興就容易忘形。”

蘇油嘆氣道:“嫁給這樣的馬大哈,你就多擔待吧……”

蘇軾大為不服:“什麽話!我和子由從小到大就沒挨過揍,有人可是一年幾通好打,還好意思在這裏說嘴!”

這是就聽門口鞭炮炸響,大家齊聲呼喊:“新婦接回來嘍……”

……

熱鬧之後就是年底,蘇油和阿囤元貞在碼頭上,等待益州和嘉州的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