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少年行

蘇油還設計了配套的單兵小裝備——水壺,多用途小刀,臨時急救小包,矽膠過濾袋,小皮包。

隨身藥物有三種,防傷,防瘴,防痢。

最受軍士歡迎的是眉山壓制的冷鍛鋼盔,鋼盔是兩個弧線組成,中部有棱,可以有效反射箭矢。

這東西受歡迎的原因,是可以當鍋子用,沒錯,有蘇油的影響力在裏邊,這必然是兩支吃貨部隊。

臘肉,香腸,魚幹,榨菜,芽菜,豆豉,醬料,炒面……都是隨軍能帶的東西。

有了這些東西,加上飯菜裏的油水比普通軍隊的油水多很多,味道真是沒得說。

夷人和漢人的習慣不一樣,他們的意識中,部落最出色的漢子,才能成為軍人。

這種風氣在蘇油和唐淹,石家的引導之下,也漸漸影響到了控鶴軍,眉山推出了不少軍人軍屬優待政策,軍人在眉州的地位,和外州的賊配軍,是兩回事。

川峽四路,第一次有了真正的職業部隊,他們的職責,就是鍛煉專業技能,消弭叛亂,拱衛西南。

阿囤烈非常具有軍事天賦,對控鶴軍遠程打擊能力的依賴也越來越強。囤安軍和控鶴軍,從來都是聯合行動,控鶴軍沒準備好之前,他的囤安軍寧願不動窩。

阿囤彌的朝廷編制把乞第龍山羨慕壞了,哭著喊著要大巫給他也解決一下。

蘇油被鬧得沒八法,只好給乞第龍山也活動來一個編制——權領控鶴軍骨朵指揮。

不過搞笑的是控鶴軍就這一個耍骨朵的人,純屬掛靠,自己領導自己。平日裏,還是擔任蘇油的跟班。

嘉佑三年四月,江卿們修建的陸路,終於通了一條。

嘉益眉,四川第一條交通幹道,將兩個最重要的經濟區聯系了起來。

這是趙抃此次赴任四川的最後一個德政,接下來,他也要返回中樞,繼續他的老本行了——彈劾人了。

趙抃治蜀,得到了中樞和官家的高度評價,成為地方治理的典範。

因為他的任上,四川切實做到了一件所有地方都做不到的事情——減輕自耕農負擔。

自耕農人均土地占有面積每增加一畝,抵禦風險的能力就會增加一分,負擔就會減輕不少。

加上家庭飼養業的推廣,自耕農這個最苦逼的群體,在益州路,竟然家家有了余糧!

梯田大量增加,作坊大量增加,勞動力需求也就跟著大量增加。

豪強們的地租只得跟著降低了下來,不然佃農會逃。

當然現在不再是逃了,人家是正兒八經地有了選擇——淯井,沙麻部的屯田,二林部的礦場,陵井的鹽場,眉山的工坊,到處在招工。

因此就連四川錢荒的解決,經濟的騰飛,就連鄉下老頭都能拿著十文小額的鈔票買燈草這樣的政績,反而被放在了蜀治的次要位置。

皇宋以農為本,穩定,壓倒一切!

蘇油不由得搖頭感慨,政策都是有連續性的,趙抃真正的功績,主要在於刷清了四川的吏治,至於其它,其實更多應該歸功於前任張方平施政的慣性。

不過這道理,別說現在,後世真正清楚的人又有多少呢?

趙抃走了,帶走了來時的一琴一鶴,留下了白龜,還留下一首詩。

徙命乘軺入錦川,岷沱寒霽好人煙。

彈琴舊治俄三政,持斧重來未十年。

欲去民憂同樂此,敢孤朝寄獨恬然。

邑城東望踟躕久,魏闕天遙裏數千。

……

時間一天天翻過,當年的眉山小頑童,如今也長成了十二歲的少年。

眉山城側,開闊的道路上,奔來了一隊人馬。

陳慥長聲大笑,正要說話,就見身邊一匹駿馬掠出,馬上騎手臀部離鞍,上身緊貼馬脖子,當先沖進了城門。

“我去!”陳慥怒了:“元貞!你這個滑頭,一直吊在我身後,就是等這一刻是不?!”

元貞回頭朗笑:“反正我是第一,季常大哥,我先去山長那裏等你!”

蘇油策馬趕上陳慥,笑道:“元貞跟著山長讀書,早非吳下阿蒙,這小子機靈著呢。”

陳慥笑道:“明潤也是愈加沉穩,此番招我來眉山,多承盛情了。”

一行人都是身著騎裝,腰間佩劍,馬前還有弓囊,後邊馬隊拖著一輛大車,上邊有虎豹豺獾等諸多獵物。

蘇油笑道:“陳轉運使不怨我就好。”

陳希亮如今是京東路轉運使,首都東邊大路,治所南京,重要性可想而知。

陳慥開心不已:“父親說我不是讀書的料,今後也不會逼我進士仕途了,就在眉山快活!”

巢谷也策馬前來:“幾年不見,眉山真是大變啊。大軍入蜀,過了成都,那路修得……還有陵井那邊,真讓人不敢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