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王韶

蘇油笑道:“這個是唐代《炙轂子》的記錄,說是漢朝柏梁殿遭到火災,有一位巫師建議,將一塊魚尾形狀的銅瓦放在層頂上,就可以防止雷電所引起的天火。”

“我看大相國寺建築兩端,都設有螭吻,傳說此乃龍子,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能吞火消災。”

道隆點頭:“對呀,掌墨大匠也說龍頭需向天,龍舌需用青銅,只是不明其理,而且也並沒有什麽效果。”

蘇油愣了,這玩意兒現在已經有了?

“呃,大匠們可能忽略了一點。天師道小張天師善行雷法,他說試驗中發現,電可以金屬引之。除了按古籍記載用青銅龍舌之外,尚需從龍舌根部引出銅條,連接到地下用鐵塊埋設成的引雷陣中。”

“雷電至陽,大地為陰,有金屬為引,至陽烈氣便可循之入地,而不用穿房裂屋,建築便無恙了。”

“至於為什麽古籍記載有缺失,這我就不知道了。”

道隆合什:“阿彌陀佛,這個的確是道門所長。本代天師的玄通,多有歷證,想來是不會差的。這法陣如何設立,明潤你知曉麽?”

蘇油說道:“我覺得沒那麽復雜,就是接閃針,接閃線,引流網三樣東西,哪有說得那麽玄乎。”

道隆根本不信:“看來明潤也是一知半解,我還是給小天師去信請教吧。”

那他不坑死你才怪!

算了,道理有時候是說不通的,蘇油決定閉嘴。

從大相國寺出來,蘇油推辭了貴人相邀,只說要閉門讀書,謝絕一切交遊,認真準備考試。

送二人離開,上了馬,蘇油才暗自舒了一口氣,總算是沒有得罪人。

石通笑呵呵地過來:“剛剛師父你不在,是沒看到那場面!曹家高家都看上的琉璃鏡,人們趨之若鶩。最大一面賣出了兩千三百貫!最小的也三百貫有余!”

蘇油擔驚受怕了一上午,現在已經對賺錢毫無興趣了,狠狠飛了石通一腳:“欺師滅祖的東西!不替我背鍋反而放我在火上烤,回去要你好看!”

石通大為不服,跟在蘇油的馬屁股後邊邊跑邊喊:“師父我這不是替你揚名嗎?!怎麽還怨上我了……”

“我要你給我揚這名?你給我揚揚詩詞文章的名聲不好……”

兩人師父不像師父,徒弟不像徒弟地一路拌著嘴,朝蘇家回去。

……

有了萬貫錢財,蘇油是再不敢出門了,每天除了刷題,唯一的愛好,就是制作美食。

漸漸的,這裏成了一個小會館。

蘇軾是個放眼天下無壞人的性子,用後人的評價,那是玉皇大帝也陪得,市井小兒也陪得。

因此就數他朋友多,晚上常常帶人回來吃飯,蘇油做的好吃好喝的,都便宜了蘇軾的一幫朋友同年。

都是剛剛參加工作的小年輕,一院子的綠袍還家國天下,都不知道哪裏來的自信。

不過很多小道消息,倒是從這幫子人嘴裏邊聽了個飽。

比如上月,蘇油在忙著賣鏡子的時候,官家在忙著放逐宮人。

小官員們的口中,事情是這樣的。

彭城縣君劉氏,從民間選入皇宮,並得到官家的寵愛。

劉氏仗恃官家的寵愛,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甚至亂作奏劄,宋仁宗幾乎為她所迷惑。

當時,皇宮之中得寵的宮人有十名,被稱為“十閣”。

事情到最後,竟然發展到以劉氏為首,其中好幾人耐不住寂寞,與進入皇宮拜見官家的人私通的地步!

禦史中丞韓絳也是鐵頭,私下搜集證據,然後將這些情況秘密告訴了官家。

官家聽後龍顏大怒。嘉佑四年七月,放逐了二百三十六名宮人,其中包括劉氏、黃氏等最得寵的妃子。

蘇油對這些從來都是一言不發,然而在他心裏,已經判定這是曹皇後隱忍這麽多年,終於得官家看重,正式接掌後宮的重要信號。

……

後宮裏,曹皇後坐在梳妝桌前,由尚宮給她梳妝。

看著琉璃鏡中已經不再嬌美的面容,曹皇後也不由得嘆了一口氣:“做這麽清明幹什麽,沒得讓人徒生出煩惱。”

尚宮從匣子中取出一枝珠花:“這珠花奴婢認得,這是當年張貴妃從娘娘這裏取走的。”

曹皇後看了尚宮一眼:“老奴你閉嘴。一枝珠花而已。再說人都死了,以後稱呼,得叫溫成皇後才是。”

尚宮恭謹道:“是。”

說完又道:“要沒有那皇後啊,宮裏也出不了這些烏七八糟的事情,如今總算如這鏡子一般,重得清明了。”

皇後看了珠花一眼,露出了一絲轉瞬而逝的厭惡的神色:“換一枝吧,這枝收起來,算是紀念。”

尚宮恭謹道:“是,娘娘終是寬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