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

其實對大宋來說,大車目前的重要性不是來自載貨量,其重要性更多來自於對畜力的節省。

兩輪車,貨物的重量有一半通過車軛落到了騾牛的背上,改為四輪,重量全落在車架上,牲畜無需再負重,只需要提供前進的動力就可以了。

如此便可以從牛換成馬,這最終會導致速度和效率大大提升。

大船來到汴京,上邊有一台眉山目前最精準的機床母床,還有大量的標準工件。

汴河的水流速度一般,因此石通和蘇油經過考察,決定將基地安置到四十裏外的鄭州,靠近淮水的石家莊子。

汴河如今被豪強們非法占有了大量的河濱用地,建設成水景庭園,磨坊。

由於逼窄了河道,占用了大量防洪地段,導致水患直接威脅汴京城,很快就會被包龍圖鐵腕強拆。

鄭州就沒有這個問題了,愛怎麽弄怎麽弄。

巨大的水輪機豎立了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調試車床。

要將眉山的成功模式搬到汴京郊區,機械是最重要的設備。

汴京石家自打眉山羽紋花鋼鍛造出來,便組織人手前往學習,但是那幫子人轉眼就被投入到了安寧河谷地區——那裏發現了一處巨大的礦藏,不光有煤,還有鐵,人手緊缺。

技術人才的需求極大,幾乎是無底洞。

因此如今的石家莊子,懂這個的還是只有蘇油石通和三人組。

蘇油滿身都是油汙,坐在竹椅上咕嘟咕嘟灌涼茶,蘇小妹正在記錄工作日志,石通帶領著張藻張麒全神貫注地車第一根絲杠。

蘇油對石通說道:“喂,大石頭這樣不行啊,會累死人的!”

石通不以為然:“這叫什麽累?能累得過當年手工鍛鐵?師傅你該注意鍛煉才是。”

蘇油要不是太渴,都想拿水壺朝大石頭砸過去了:“少爺是要捉筆寫文章的!能跟你這措大比?”

石通停了機,從車床上將絲杠取下來,嘿嘿笑道:“成了,師父你自管放心回城讀書,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我們了,石家在汴京的工坊有的是能人。”

蘇油笑道:“記得把車弄出來,以後我們就用馬車了,前邊坐人,後邊拉貨,先來一車白菜!”

石通揮著手:“知道了知道了!到時候瞧好吧!”

薛忠的到來,眉山會所的建立事務便從石通移到了他身上。

胖子的親和力明顯比武夫強上百倍,何況手裏還握著這麽多精品貨物。

州橋邊上,四通商號挨著碼頭購入了一塊地皮,開始修建倉庫和會所。

但是修建的方法很獨特,先用帷幕木板將場地圍了起來,然後石家作坊的工匠們進場,接著是四十裏外一車車拉過來的板材,以及汴河上拉來一船船的圓木。

然後就天天聽到場地裏邊常常傳出嗚嗚——吱吱——的聲音。

七日!短短七日!一棟占地半畝高達三層木樓框架,就在汴河邊上佇立了起來!

眉山速度!第一次讓汴京人驚訝莫名!

雖然只是個框架和樓板,但是規模已經可見了,這效率非常驚人,坊間傳言,半夜常見到黃巾力士來往於州橋,幫著搭建!

事情驚動了開封府,認真負責的大宋官員過來考察了一把,還從轉運司借來了經緯儀,進行了精密的測量。

最後得出結論——這邊地勢較低,因此木樓雖然有三層,但是總體高度不及汴京城城墻,更不及皇宮,不違制!

老百姓們都無語了,我們關心的是有沒有神丁幫忙造樓好不好?!誰管它有沒有違制!

然後官員們表示這不是我們的業務範圍,這裏離大相國寺不遠,大家順這路下去左轉,問道隆大和尚肯定更靠譜。

稀奇還有很多,老百姓很快就發現,工匠們在往框架上塗抹一種淡藍色的顏料。

很快,頂瓦,墻板,窗戶,彩漆……大樓開始一天一個樣的變化。

一個月後,帷幕去掉,一棟美輪美奐的大木樓出現在了汴河邊,二樓中部懸掛著一塊牌匾——散花樓。

底部正門是另一塊牌匾——方知味。

更加蹊蹺的是大樓明明是修建在土台上的,現在土台變成了平整的石面!

石面廣場上立著數十根栓馬樁,邊上有一個小小的石碑,上面低調地寫著四個字——眉山會所。

底層中部是一個戲台,後方是樂曲班子候場吹奏的地方,前方是一圈大廳。

中間還隔著一圈小小的水池,裏邊都是價值不菲的紅魚。

大廳中部是雅座,頂部是一盞琉璃大燈,周邊是一圈小包間,每個包間外都有兩盞燈籠。

沿著朱漆樓梯上到二樓,這裏清一色都是小雅間,按照眉山的簡易清雅風格裝飾。

第三層才是真正的會所,大佬們的大雅閣,此處可以飽覽汴河上的熱鬧情形,就是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