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

眾人都表示欽服。

楊樂道拱手道:“介甫,那這第三便依你,可這狀元卷……”

太常少卿,密封官朱從道笑道:“我說兩位,何必爭執,我可早在十天前,就聽聞坊間有傳言了,說今科狀元,乃是一個叫王俊民的士子。”

王安石和楊樂道齊齊翻起白眼:“試卷都未拆封,我們都不知道是誰,市井小民倒先知道了?荒唐!”

朱從道笑道:“管他荒唐不荒唐,幹脆交給官家定奪吧。天命文章,不可全信,有時也不可不信。”

王安石見爭執難下,只好答應道:“那行,一起去文德殿吧。”

眾人來到文德殿,趙禎已經候在軒中了。對王安石問道:“結果出來了?”

王安石躬身施禮:“啟稟陛下,尚有些未斷之處,需陛下親自定奪。”

趙禎說道:“何意?”

王安石說道:“臣以為初復定審皆有不妥,因此重定了狀元卷子和第三名卷子。”

“哦?”趙禎說道:“取來我看看。”

朱從道將試卷奉上。

趙禎一一看了,問道:“這汪字卷,之前因何降等,之後因何擢入高等?”

王安石將事情講了一遍,趙禎點頭,說道:“我再給眾卿看一份草稿。”

說完讓侍從將草稿送來。

王安石接過來一看:“汪字卷士子的《水幾於道論》初稿?這書法不俗!”

趙禎點頭:“各位也都看看。”

楊樂道接過,頓時眉飛色舞:“……有質難高,因無形以為用;虛懷若下,似任曲而常恒……好!如此好句,因何不錄?”

趙禎笑道:“你先看看草稿有多長。”

楊樂道翻了翻稿子,不覺有些眼暈:“萬……萬字書?”

趙禎笑道:“所以嘍,能刪成四千字,也屬不易。”

楊樂道對王安石深施一禮:“若非介甫,幾錯失高才,下官對介甫眼力,更無異議!”

趙禎將草稿收起來:“既如此,那就以王愛卿所定名次為準,揭封吧。”

知制誥過來,準備開始記錄。

“嘉祐六年舉進士第一人——”朱從道念完將彌封揭開,不由得大驚失色:“王俊民!”

趙禎疑惑道:“怎麽了?”

朱從道躬身道:“陛下,坊間有傳言,今科狀元,將是一個叫王俊民的人……這個,這個……”

王安石也是變色:“當真如此之巧?”

趙禎皺了皺眉頭:“文章的確不錯,算是實至名歸。兆應神奇,卻不是沒有過,繼續。”

朱從道收拾起心情,揭開第二份彌封:“嘉祐六年舉進士第二人——陳睦,字子雍。興化軍莆田縣人。”

科考,果然是福建人的傳統強項。

朱從道揭開第三份彌封:“嘉祐六年舉進士第三人——蘇油,字伯純。眉州眉山縣人。”

趙禎笑了:“很多人都說童子試是拔苗助長,這可是實打實的正牌進士第三人,今年卻也才十四歲。可見我大宋文教之盛,這次總該沒有異議了吧?”

“臣有異議!”

所有人都傻了,安石同學你這麽任性的嗎?我們說不要不要的時候,是你非要非要。

這位可是你要死要活提上來的,好不容易我們全都說可以可以了,你又跳出來不要不要了?

這樣大家很難相處的!

趙禎也非常的無語:“王愛卿你說。”

王安石供手道:“陛下,聽聞此子之前舉試,王禹玉本是置之第一的,可解封後黜落到第十一。如今,臣也想如此辦理。”

趙禎不動聲色:“為何?”

王安石說道:“朝廷科舉,是為了選拔治政人才。國朝進士試前三人,可不經詮判,直授官職。陛下,十四歲的孩童,你讓他做大理評事?將作監丞?還是做中郡簽判?上縣知縣?”

“蘇明潤或許文章天成,前世宿慧。然義理可通,政事難明。”

“要是給他正職,必定難以應付胥吏奸滑,同僚側目。”

“陛下如果愛惜人才,不妨黜之於乙科,從縣教諭之職做起,方不驚世駭俗。”

“還有最關鍵的一條,此例一開,奈後來者何?”

“相信這才是王禹玉落他於十一名的深意所在,懇請陛下三思。”

王安石所謂的直授官職,是指進士科除前三人外,其余的人都分配到幕職或者州縣,這樣的人被稱為“選人”。

選人要經過兜兜轉轉,所謂三任六考,有奏薦和功賞,方能升級到京官序列,得到遷入中高級官員的機會,這一步叫“改官”。

光這一步,對快的人來說,也是七八年,對慢的人來說,那就是一輩子。

老王的意思,蘇油這麽年輕,花上十年在外邊填履歷,十年過後遷入京官,那才是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