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水轉大紡車

劉嗣取來一個標準重量的瓷彈,上面用油漆寫著個阿拉伯數字的2。

剛剛掛弦的士兵吹響口哨,邊上兩個士兵取走木杆,劉嗣走到一旁的經緯儀邊,用望遠鏡瞄準城下遠處釘著的一根木樁:“前方一零三號區域,表尺一五二,高低加二,二號空心瓷彈,放!”

弩炮的操控部位一邊有一根橫出的握把,就像自行車龍頭。

按照劉嗣指示瞄準後,士兵一捏右手龍頭上一個刹車一樣的裝置,瓷彈嘭的一聲被發射了出去。

接下來又是一番操作,劉嗣再次說道:“前方一零三號區域,表尺一五四,高低加二,左三,二號空心瓷彈,放!”

嘭!又是一枚瓷彈發射了出去。

瓷彈從城上飛出去老遠,狠狠砸到兩百步之外的泥地上,竟然沒有破,又彈了起來,連蹦帶跳地飛出老遠,這才停了下來。

劉嗣用經緯儀觀看了一會,將弩炮上的水平儀表盤和垂直標尺做了微調,這才正步來到蘇油身前:“報告運判,我們正在調試弩炮,請指示!”

這也是蘇油的條令要求,屯田部隊鄉弓手們,經常在農人和士兵間進行身份切換,武器測試,當然自動轉入戰時條令,劉嗣如果不如此報告,將受到責罰。

蘇油很滿意:“稍息,弩炮改進不小啊。”

劉嗣說道:“是!報告運判,如今的弩炮,只需要攜帶彈簧和部分金屬工件,抵達駐地後按照圖紙加工木構件,裝配完成調試後,即可投入使用!”

蘇油說道:“剛剛激發的時候,用了牽引裝置,鋼絲繩成功了?”

劉嗣回答:“稟告運判,不是鋼絲繩,是傳動鏈!”

蘇油搖頭贊嘆道:“有你們的!我這幾年為了進士功名,算是白瞎了。”

劉嗣不好答話,只嘿嘿笑。

蘇油給了他一腳:“你笑個屁!少爺我一天到晚之乎者也的,不比你們費腦子?你們抓緊時間調試。城裏那些耗子,現在都在面棚聽乞第吹牛,這娃吹高興了還要請客,你們只有這半天時間。”

劉嗣立正:“是!少爺放心,幾個小組都在城上,半日足夠了!”

蘇油說道:“我再去老郭指揮那裏看看。”

弩兵的訓練,在船塢之中進行,外人不得而知。

鶴脛弩改動也挺大,底部持握部分變得更窄,弩臂變成了全鋼片結構,兩端用了小滑輪。

滑輪是好東西,可以在同樣的拉距下減小弓片變形位移距離,實現拉距最大化,這對提高弩箭的射程和初速度是很關鍵的。

還能保護弓弦,控制弦的振動。

肩柄也變窄了一些,更加符合人體工學。

兩邊的拉杆,變成了圓環,這樣拉起來更加合手。

箭基本上還是老樣子,不過不再是完全標準的三亭,箭尾明顯收縮了一些,變得更小。

三片尾羽中有一片被染成了紅色,這片尾羽與箭上的弦槽垂直,弩手有了它的提醒,不會將箭矢擺錯。

箭矢總體長度,也短小了一點點。

箭頭還是圓錐子彈型,和以前幾乎一樣。

但是沒有改變,並不意味著沒有進步,恰恰相反,蘇油認為這是鶴脛弩設計中最大的進步。

因為現在的箭頭,是經過大量實驗數據采集,結合精密計算,考慮了加工工藝和成本,最後重新確定下來的方案。而不是之前的拍腦門方案。

也就是說,雖然樣子沒有什麽變化,但是這次是經過精細的理工實驗後得到的結果,這條探索之路上得到的經驗,才是眉山理工最寶貴的財富。

因此石富和張麒,為了這個沒有什麽變化的定型方案,同樣得到了兩枚發現者勛章。

幾年前,蘇油開鶴脛弩還很費力,如今卻能夠輕松地拉開了。

踏住踏腳環,彎腰手拉握環,一挺腰,弓弦刮過壓機,傳來機件悅耳的哢噠之聲。

很輕微,但是比起如今絕大多數弩的嘎吱嘎吱,令人非常愉悅。

門環上的準星高度明顯壓低了很多,在保證箭尾通過的前提下,盡量貼近發射軌跡。

連這些都考慮到了,蘇油不由得對眉山理工的長足發展點了一個贊。

一扣扳機,肩頭傳來一震,弩箭幾乎飛出了一道直線,消失在了七十步外用稻草紮出的標靶之中。

“好!”周圍鄉弓手大力捧場。

蘇油問郭隆:“郭指揮,箭羽夠用嗎?不能因為箭羽節省訓練量啊。”

郭隆說道:“稟告運判,訓練用箭矢,尾羽用的幹燥後塗膠的棕樹葉子,訓練強度是足夠保證的!”

蘇油點了點頭:“新兵的情況怎麽樣?”

郭隆說道:“還行,訓練了半個月,聽從指令找標尺,六十步內準頭基本能夠保證。”

蘇油說道:“還得練,多練,即使是弩兵,越野能力和體能訓練也不能放松。告訴他們,如果表現好,能立軍功的話,可以比照控鶴軍的待遇拿薪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