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九鬥碗

如今這個小知州就站在自己面前:“可算是來了,這回不用我又當爹又當媽了。來來來張知縣王知縣,一路辛苦,我敬二位一杯。”

倆知縣絲毫不敢怠慢:“當是下官敬太守才是,一路行來,太守的行事,都成了傳奇了。我們思來想去,都不明白太守當時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蘇油笑道:“很簡單,將心比心,夷漢如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相處久了你們就會發現,夷人身上還有很多很不錯的品質的。”

“倉廩充實,夷人也能知禮守節;失去希望,漢人也會變黃巾,綠林。”

這個逼裝得穩,倆知縣不管心裏邊同不同意,表面上也拱手受教。

年底很忙,除了政府成員補貼的發放,蘇油還要去福田院看望孤寡老人,失親兒童,噓寒問暖;

還要去新商區看望因生意滯留的客商,詢問他們有什麽需要,表示關懷;

還要賞賜鄉中宿老,準備來年的春耕……

總之忙得一塌糊塗。

一直忙到了除夕,蘇油才有時間閉了衙門,在衙內和親近眾人玩樂了一天。

蘇油的玩樂,當然就是做好吃的了,有他在,年夜飯就隨便不了。

之所以要關閉衙門,就是因為他要親自上灶,這事情被閑得蛋疼的禦史知道了,彈劾一章說夔州知州有失官體,也是完全可能的。

阿囤熾火和郭隆已經回二林部和江陽城了。

乞第龍山和田守忠現在也不在衙門,蘇油的要求,軍將永遠和自己的兵在一起過節。

不過答應了給他們加菜,乞第龍山喜歡吃大肘子,田守忠喜歡燒白,一會兒給他們送過去。

學宮也散學了,阿囤元貞不會做飯,現在就坐在院子裏穩穩地讀《後漢書》,滿院子的人忙得團團轉,整的他才是知州一般。

刨豬湯是不可能放棄的,因此蘇油同樣買了一頭百十來斤的本地豬。

在州府衙門重地裏熏肉只怕是不像話,搞不好就要被巡捕兵們舉著麻搭、斧鋸、梯子、火叉奔襲,蘇油只好忍痛放棄了臘肉香腸的制作,改做壇子肉和醬肉。

將修割好後的豬肉與鹽,香料按比例拌和均勻,將拌和均勻的豬肉放於潔凈容器內腌制一晝夜;

到次日,將腌制好的豬肉用清水漂洗掉肉塊表面所有附著物,切成半斤左右的豬肉塊,瀝幹水分備用;

接下來熬豬油,再將清洗幹凈的豬板油切條,放於鍋內加水加熱煉制,待豬油析出,油色清亮、油渣上浮呈黃色後,撈出油渣;

趁豬油熱著,放入瀝幹的豬肉塊,用大火炸制,待豬肉表面變成淡黃色後,改用小火慢炸,直至豬肉表面呈現金黃色,且具有濃郁的油炸肉制品香味後,停火;

用酒精噴燈將陶罐內部灼燒,滅菌消毒後,用炸肉時順便消毒過工具將肉撈入陶罐。

迅速將豬油一並倒入的陶罐內,直到淹沒肉塊為止,加上蓋子封壇。

醬肉放到陰涼處,隔墻離地,常溫貯存,一個月後就能吃了。

和臘肉香腸一樣,壇子肉可以吃上一年,而且和臘肉一樣,年底做得,到來年中秋剩最後一點的時候,風味最佳。

味道和臘肉差不多,但是比臘肉要淡,也不像臘肉那麽柴,入口化渣,又香又糯。

還有一部分,刷上醬料掛起來,之後一天一刷,七天之後停手,掛灶台上,同樣可以吃上一年。

修整下來的那些,正好和血脖,肚皮這些雜肉一起改成肉條和臊子。

將這些東西裹上面粉,如今全大宋最不像知州的那個知州,正系著圍裙擼著袖子,在油鍋邊上炸丸子,炸酥肉,炸小魚。

等到這些都做完,看了看閣樓,蘇油取過一個小碟,將幾樣東西都擺了一點進去,然後做了一個花椒茱萸細鹽碟子,拿去擺到了閣樓小桌上:“還不露面?可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都快饞哭了吧?先吃點墊墊。”

站了一會兒,屋子裏沒反應,蘇油嘆了一口氣,下樓去了。

眉山大鐵鍋,蘇油早在寫求援信的時候,就千叮嚀萬囑咐地必須第一船就拉過來。

大陶缸裏高湯早就吊好了,接下來就是各種蒸,大碗蒸。

鹹燒白,一盆;

夾沙肉,一盆;

酥肉丸子鋪底,鋪幹發黃花香菇,一盆;

雞塊鋪底,鋪火腿姜片,一盆;

鴨塊鋪底,鋪酸蘿蔔,一盆;

碼好味道的肘子,一盆;

辣米油,豆瓣醬,米粉,糖,鹽,拌成粉料,裹上排骨鋪底,加南瓜,一盆;

裹上五花肉,加泡發幹豌豆,一盆。

裹上肥腸,加芋頭,一盆。

除了粉蒸菜和甜鹹燒白,其余各菜淋上高湯,一起上鍋,蒸!

剩下的粉腸,豬肝,豬肺,豬肚,各切了一點做刨豬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