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跑

商務也是重點,蘇油采用了汴京的辦法,轉運司監督夔州進出貨品,四通錢莊監督夔州進出資金,兩者相互核驗賬目金額,然後直接扣減稅收,從各商戶賬戶轉入轉運司賬戶,這就少了許多地方上設置障礙上下其手的機會。

剩下的就是政務,不少還在繼續的市政工程,蘇油幹脆將資金先行提前支付了,以免被新任知州叫停。

為了和新知州達成繼續相關政策的妥協,蘇油不但沒有留下一個通寶的債務,還將倉房扣了一部分下來,沒有移交轉運司,作為新知州到任的賀禮。

等到新知州再執行兩年夔州政策,基本上就能形成定制了。

時間很緊,任務很重,安排很多,動靜也不小,導致夔州城鄉漢夷,很快都知道小知州要離任了。

這一下就炸鍋了,漢夷諸民齊聚在衙門口請願,要求蘇油留任。

梁善民作為宿老代表,杵著拐杖在衙門口老淚縱橫:“小蘇太守,出來見見大夥兒吧……你不能走啊……”

另一位宿老也道:“夔州城百業初興,這都還沒有享一天福,怎麽就要走了?你走了,我們上哪兒找主心骨去啊……”

周邊熟蠻寨老也哭喊:“大巫,寨子裏新米下來了!我們是來邀你去寨子裏邊做客的!我們殺了肥豬,肥雞,你就賞老頭個臉吧……”

孫修從衙門裏出來,也拿袖子抹著眼角:“大夥兒也別喊了,來晚了,都來晚了……小蘇探花,他,昨夜就已經掛印而去了……”

“走了……這就走了?”梁善民心裏空落落的:“話都沒給我們留一句就走了?”

孫修說道:“留了,留了這個,老員外,你給大家念念吧。”

卻是一張衙門告示,上邊是幾句詩。

天不愛夔瞿,峽江三百裏。

奔湍驚灩滪,磐石凜風雨。

所賴齊民力,興耕歲未已。

田於疊嶂修,鹵自飛泉取。

鳥道通叢寨,鯨舟泛海嶼。

轉輸岷蜀木,漂運荊湖米。

夷漢歸同化,溪山幸共倚。

息爭兢眾業,安樂從中舉。

梁善民雙手捧著告示悲不自禁:“小蘇太守啊——”

……

荔枝道上,蹄聲得得,蘇油和張麒,正沿著當年紅翎急遞給楊貴妃送荔枝的道路,一路向北。

蘇油悻悻地說道:“可惜了我的壇子肉,全便宜新知州了……”

張麒表示不服:“少爺,我們幹嘛要跟做賊一樣?”

蘇油翻著白眼:“你懂個屁!”

知道次日群眾要集會,蘇油連東西都不敢收拾,連夜逃跑了。

地方百姓擁戴,集會要求官員留任,這是官員沒有把穩定工作做好,有借民意逼脅朝廷的嫌疑,是要被吏部記過的。

土地廟四人組裏,張散隨新式大船夔州號遠航去了,劉嗣還要留守諸多未完工程項目。

張藻還要等著新太守的到來,交接財務。

田守忠和乞第龍山,要整頓軍隊。

大家都一樣樣走不開,可朝命不等人。

已經遲了一個月,再不出發,只怕禦史就又該彈劾了。

結果就是——蘇油身邊就剩一個張麒,匆匆上路。

荔枝道,自夔州取萬州,開州、通州,過宣漢,與子午道相接,穿過層巒疊嶂的大巴山和秦嶺,到達京兆府,也就是後世西安,共計二千二百四十裏。

道路還是比較開闊,中間有不少山道。

山道是一級級石階,可並行雙馬,石階被歲月打磨得嶙峋而斑駁。漫步其間,倍感歷史的厚重與滄涼。

道路兩邊,都是唐代時就種下的柏樹,高大森然。

然而這條道路於今已然荒廢,只是舊時規模尚在,恢復起來應該還是比較容易。

“自洋南至達州,往日曾為驛程,今雖壞廢,興工亦不難也。”

四川商業興盛起來之後,遲早需要開拓境外市場,這條路,以後肯定會恢復起來。

沿途還能見到當年留下的驛站,關墻,寨門,營盤,攔馬墻。

攔馬墻是修建在懸崖邊上的石墻,高度超過馬頭,用來防止馬受驚失蹄掉下懸崖。

如今很多墻體已經垮塌,留出一個個巨大的空洞,看出去便是萬丈深淵,非常的可怕。

沿途只有少數的幾個驛站,能夠讓來往客商休息,提供飯食草料。

方便和舒適,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了,大冬天的趕路,就是兩個字——遭罪。

蘇油也沒料到曾經繁華的古道如今荒涼成了這個樣子,明顯這次隨行的人帶少了。

早知道就該聽劉嗣的,無論如何也得把乞第龍山帶上。

好在在萬州遇到了一隊客商,知道蘇油是官人後,便邀請蘇油與之同行。

蘇油方便他們免稅通關,他們照顧蘇油沿途起居飲食,算是互助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