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贏家

司馬光正色道:“那邊禍消弭了嗎?龍駒一事尚未平息,蘇明潤又擅自出擊,激怒了西夏君主。”

“這件事情我大宋也站在理上?”

“還有他蘇明潤在渭州,搞得軍政勢同水火,同種詁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將帥不和,還如何打戰?”

富弼繼續辯駁:“主動出擊,我認為正是其高明之處!”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既然探知西夏人的主攻方向,那完全可以預先布置起來,用蘇明潤的話說,這叫積極防守。”

“難道坐等諒祚萬事俱備,再優哉遊哉地殺到渭州城門之下,我宋軍方能做出反應?”

“具體效果如何,從前日石門峽,水洛川兩戰,已經得到證實。”

“根據蘇油的奏報,保泰軍司騎軍指揮席豫弘期,騎曹參軍事,中郎席豫薩童戰沒!保泰軍司監軍,天都山行營都監梁格嵬受傷被俘!四部殲敵六千,繳獲馬匹五千有奇,輜重無算。此等大功,豈能無視?!”

“將帥有歧見,這本就是常態。蘇油與種詁雖然不和,但是兩人皆知相爭乃是為國,絲毫沒有影響正事。”

“在軍事給養,軍資準備上,蘇油從來都是從優從快。我看不光種大郎可稱‘小隱君’,蘇明潤,同樣有古君子之風。”

司馬光繼續表示懷疑:“然據薛向所奏,西夏梁永能寇環慶,乃為偏師。其主力由諒祚親自帶領,攻伐渭州。如果蘇明潤真的決勝千裏,所戰皆捷,因何在所謂大捷之後,連失靈平,九羊,定川,高平,三川五寨,被諒祚逼回了六盤山一線?”

司馬光臉上漸露厲色:“如今我方僅剩固原,囤安,隴關三處。隴關一破,渭州再無屏藩!要是讓諒祚七萬大軍突進關中,陜西立時糜爛!諸公,還不警惕嗎?”

韓琦立刻糾正:“只有五萬五千,諒祚之前損失六千精銳,之後連下五寨,看似氣勢洶洶,其實攻守交換,也是慘勝。根據渭州奏報,其在爭奪五寨的過程中,人馬損耗不下萬人。”

富弼也搖頭道:“兵者,詭道也。大諫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其實細究戰局就會發現,靈平寨,諒祚三日而破;而九羊,就用了五日;之後定川十五日,高平二十日,三川之失,則彌時近月!”

歐陽修時任樞密副使,也拱手說道:“陛下,昨夜臣與富公商議良久,蘇明潤連失五寨,卻不奏報啟用下蕃軍,也不向薛向蔡挺求援,且公文之中,每言夏人重創,而不涉麾下,這是……”

富弼拱手道:“陛下,臣等估計……此乃堅壁清野,誘敵深入之計!然蘇明潤高明之處在於,先是做出與諒祚爭奪石門峽口的態勢,打亂諒祚的部署節奏,只得派輕騎突進,最終落入陷阱。”

“這不光是殺敵之功,關鍵在於得到一百裏的緩沖地帶,誘敵的行為,可以在這一帶完成,而我大宋無需承擔清野的損失。”

“無論如何,蘇油的大計劃正在漸漸構成!”

“如今戰局已然明朗,我軍,就是要以隴關為底線,以囤安寨,固原城為犄角,形成一個巨大的包圍!”

司馬光怒道:“局勢已然危如累卵,諸公尚自為其掩飾乎?!”

富弼徐徐說道:“大諫,敢問蘇明潤今春所言的計劃,哪一條沒有實現?”

司馬光頓時語塞。

富弼這才說道:“今年畿內、宋、亳、陳、許、汝、蔡、唐、潁、曹、濮、濟、單、濠、泗、廬、壽、楚、杭、宣、洪、鄂、施、光化、高郵……諸軍州大水。”

“如非蘇油實現了他的承諾,如今諒祚只怕已經殺入了關中!而朝廷決無力西顧!”

“陛下,蘇明潤赴任之前,與臣有過深談。認為君上如非太祖之才,最忌遙制帥臣。”

“制敵之機,稍縱即逝,雖然蘇明潤連失五寨,可諒祚估計也到了極限。局勢翻轉的關鍵,或者便在指日之間。”

“五寨本就不是宋軍所有,而是蘇明潤在諒祚動手之前強搶到手的,如今還回去,局面也不過回到開局之初而已。”

“不過和尋常的開局之初不同的是,以往西夏人抵達渭州之時,正是士氣最盛,軍力最強的時候。可此次,卻已是強弩之末!”

“臣作為樞密使,對此戰敢說極有信心!”

韓琦補充道:“要說過失,蘇明潤的確過失不小,當年治夔時就是這脾氣,奏報過於簡略,且不及時。臣定然加以訓斥,今後一日一報不得遷延!”

趙曙也不是省油的燈,眼珠子一轉:“成敗利鈍,三千裏外的確難以及時知道。帥臣戎機倥惚,一時沒有來得及……這不算什麽,朕容得下。”

“不過為了讓大家不用如此擔心,我們就得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