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

除此以外,石家還要送四個禮盒,裝著茶餅果物,另外羊酒也要按男方禮品的一半回送。

最特別的,是還要用空酒樽一雙,投入清水,盛入四條金魚,這個叫“魚水樽”,表示“魚水之歡”。

樽內還要插上一雙筷子、兩株蔥,謂之“回魚箸”。

金魚不是後世的活金魚,而是真正的黃金打造的魚,筷子是銀的,蔥是彩帛裹成的,這是有錢人家的規矩。

石家的魚水樽比普通有錢人家厲害多了,用的玻璃樽,裏邊的金魚是石富的手藝。

頭,尾,鱗,鰭,是分別制作的,然後用金絲細環串接成一條金魚的樣子,掛在絲線上放入樽中,挑著一走起來,魚兒在玻璃樽內搖頭擺尾張嘴劃鰭,就跟是活的一般,看得幾個小子咋舌連連。

送完定禮之後,兩家的婚事就算正是定了下來。

按道理接下來還有一段觀察期——“全憑媒氏往來,朔望傳語,遇節序亦以冠花彩緞合物酒果遺送,謂之‘追節’。女家以巧作女工金寶帕環答之。”

之後才是擇日送聘。

蘇油當然恨不得今天下定明天送聘,可是卻不行,薇兒的誥命,還有皇後和太後的添妝,尚在路上。

這是外臣從未有過的待遇,是天大的體面,再著急上火都得等。

五月,誥命終於送達眉山,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石薇被朝廷冊封為樂於縣君。

樂於是二林新設的一縣,縣君在宋代,應該是四品封誥。

然而蘇油的官職才剛剛升了中散大夫,按道理石薇應該封宜人才對。

不過石薇既是權貴,又立了大戰功,朝廷最終用這種方式,算是給她獎掖和補償。

較真起來說,石薇的品秩居然比蘇油還高了一品,那麽這個誥命就相當於是人家小姑娘自己掙的,而不是靠沾蘇油的光了。

這個問題在蘇油這裏不是問題,要不是穿在大宋這個悲催的時代,他當個米蟲駙馬混吃等死都沒意見。

皇後送來的添箱,是一頂珠翠團冠,太後的添箱,是自己常用的一個金帔墜,外加一副頭面。

兩樣都是命婦的飾品,婚禮也用得上,這份體面,眉山人得嘖嘖稱道好些年。

萬事俱備,只欠吉日了。

五月十二,五嫂再次出發,代表蘇家往行送聘之禮。

聘禮就是幾箱當年大理帶回來的東西,被八公藏得好好的誰都不讓碰,只在時疫時用了些黃金,如今必須補上。

這也是當時富家的習俗,叫“三金”,即金釧、金鐲、金帔墜。

蘇家小郎是做官的官人,叫仕宦,光送黃金太俗,因此還要添搭銷金大袖,黃羅銷金裙,緞紅長裙,或紅素羅大袖緞。

這些都是小鼠娘子的繡工,六嫂之所以那麽驕傲,就是因為家中新婦的女紅,別說可龍裏,就連整個西南都是魁首。

之外的,就是珠翠特髻,珠翠團冠,四時冠花,珠翠排環等首飾,及上細雜色彩緞匹帛,加以花茶果物、團圓餅等。

加上羊,鵝,酒等物,滿滿當當湊了十八擡。

石家接受聘送,亦以禮物答回。其中有綠紫羅雙匹、彩色緞匹、金玉文房玩具,同樣要有珠翠須掠,女紅制品。

更要有謝媒的媒箱、金銀的盤盞、官楮、花紅,禮合等。

送禮送到這裏,算是告一段落。

“自聘送之後,節序不送,擇禮成吉日,再行導日,禮報女氏,親迎日分。”

不過蘇油時間緊任務重,也就不再等了,五月二十二,定為婚期。

先三日,五嫂再次出發,替男家送花髻、銷金蓋頭、五男二女花扇,花粉、洗項、畫彩錢果之類,這叫“催妝”。

女家答以金銀雙勝禦、羅花襆頭。

本來還應該有綠袍、靴笏等物的,但是蘇油如今是正經五品,幾年前就超越了綠袍這個級別。

所以朝服就是喜服,靴笏都是朝廷頒發給蘇油的真家夥。石家根本用不著拿綠色的假朝服來寄托對女婿的美好希望。

前一日,石家上門了,老安人親自帶著一幫夫人女使,先過來鋪房,掛帳幔,鋪設房奩器具、珠寶首飾動用等物,這道手續,叫“暖房”。

布置完畢後,老安人便吩咐親信婦人和從嫁女使,看守房中,任何人不準進入,等待新人的到來。

迎親的日子終於到來了。一大早,八公便身著新錦袍子,招呼小七他們的行郎隊伍準備。

寅時大吉,行郎們兩個一排,穿著綠色小袍,手裏拿著各種物事如花瓶、花燭、香球、沙羅洗漱、妝合、照台、裙箱、衣匣、百結、青涼傘、交椅等——這些東西叫“執色”——興高采烈地出發。

前邊帶路的,是專業的婚禮承辦隊伍,叫“授事街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