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鰲山

大朝會後,日子就悠閑了下來,大宋的日子,是到元月底都不怎麽上班的。

於是蘇油這幾日便忙著拜年,搬家,采辦,送禮。

蘇油的禮物很簡單,就是一方石菖蒲。

石菖蒲如今莫名其妙的一下子爆火,就算不遠千裏從蜀中送到汴京,利潤空間都很大。

蘇油的石菖蒲都是上品,龍根附在石頭上那種,書桌上淺淺一個盤子供著,雅致非常。

一碧生涯水石濱,縷風絲雨瘦精神。前身恐是巢由輩,怕著人間半點塵。

有了詩詞意向之後,菖蒲就如同梅花,蘭花一樣,身價倍增。

好事者開始將之與蘭,菊,水仙一起,推為花中四雅。

蘇油結婚,禮物收了不少,布置一處宅邸後,還有很多剩余。

地方在郊區,因此相當大,和陳昭明兩家一起占了個小河灣的突出位置,有一個小碼頭,碼頭上來是花園,花園是蘇陳兩家共用,然後蘇油的宅子在西北,小妹的宅子在西南,將小碼頭封閉起來。

這處所在,可是費了蘇小妹不少的心思,蘇油的宅子用了七千貫,小妹子自己的用了五千貫。

加上室內火道,自來水,浴室,下水道這些設施的改造,以及碼頭,花園的重建,又花去了不下萬貫。

兩家之間的交接處,小妹還修了一棟特殊的樓。

樓是磚瓦為主體,木構件全部用水玻璃做了浸泡,保證整棟樓不會發生火災。

這是蘇家的藏書之處,蘇油給命名為——可貞堂。

這個名字取自《易》的坤卦,“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意思是胸懷才華而不露,把握時機才發揮,輔佐君主一展抱負,恪盡職守,功成而不居。

自打不缺錢之後,蘇油便成了圖書收藏家。

有程家印書坊打底,各種珍籍善本,搜羅了不少。

蘇家藏書大體分為三類,一類是經史子集,其中鎮樓之寶,就是前蜀石刻十三經拓本。

第二類是醫學書,這是玉局觀多年珍本的復刻本,是石薇的專業用書。

第三類,是蜀中新學,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機械,冶金諸多方面。

除了這些,還有名家的字畫,書法,還有很多蘇油認為有價值的人給他寄來的有價值的信函,這些東西本身就具備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學價值。

除了這些,還有無數的蠟紙刻版档案,蘇油規定書統統不外借,但是士子可以在樓內溫書,蘇家提供蠟紙和刻筆。

士子將書籍抄刻到蠟紙上,四通商號印刷部審查合格後,便會試印,並且將試印本送給士子,還要送上潤筆費作為酬勞。

這種做法,讓蘇家在汴京士林中獲得交口贊譽。

如今的書籍價值不菲,很多藏書人家秘不示人,如蘇家這樣開放家藏的,幾乎沒有。

趙頊聽聞蘇家的義舉之後,寫了一塊“含章可貞”的大牌匾送了過來,以示鼓勵。

要獲得看書的資格容易,要獲得抄書的資格就有點難了,有三條途徑:一是書法上乘,詩詞優美;二是學問博洽,義理精通;三嘛,走通蘇油路線。

其實蘇油路線就是蘇油後世記得的那些人,這些人提出申請想要獲得抄書資格,蘇油驚喜過望都來不及,哪裏還敢拿捏。

不管文壇政壇還是什麽壇,這些都是人脈啊。

蘇元貞入了太學,成為了吃皇糧的關系戶。

蘇文熟,吃羊肉,要說如今哪名待考生員蘇文最熟,怕就是蘇元貞了。

太學在朱雀門外。“出朱雀門東壁,亦人家。東去大街麥秸巷、狀元樓,余皆妓館,至保康門街。其禦街東朱雀門外,西通新門瓦子以南殺豬巷,亦妓館。”

以太學為中心,東邊紅燈區,西邊,還是紅燈區。

不過人家蘇公子是要先當官再結婚好收禮的人,所以還算是潔身自好。

家裏有個有礦的爹,有個會做生意的姐,有個能砍的哥,還有大蘇小蘇蘇探花罩文壇,加上他自己替自己老爹上的《乞姓疏》,一下子打響了名聲。

張方平在誥文中評價為:“兄以悍直敢武耀播邊陲,弟以方肅精忠充滌文字,此其父之余緒哉?定方伐國之功,焜耀千古,每肆志於海外。賜汝之姓,非徒以賞衛弼之功,以激勵當世,亦有洪望於期圖。”

今年太學改制,擴充生員,蘇油認為這是個好機會。

太學擴建之後,制定訂太學條制,推行三舍法。

共設八十齋,齋容三十人,其中外舍生二千人,內舍生三百人,上舍生百人,總二千四百。

官員子弟可以免考試,即時入學,而平民子弟需經考試合格入學。

跟後世大學差不多,太學也有各種考試,優勝劣汰,也有內似修學分,相關課程學習完畢,考試成績優異者,可直接授官,中等者直接參加太學組織的蓼試,下等者直接參加省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