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變人事的另一種解說

王安石和趙頊一起轉頭,見蘇油腋下夾著一個長長的紙卷,笑盈盈地看著他們。

趙頊說道:“明潤來了,如何不叫通傳?”

蘇油說道:“現在是講讀時間,臣也在侍講之列,加之想給陛下一個驚喜,故而僭越了。”

“不過聽聞介甫公剛才所言,我覺得應該補充一下,因此冒失發言。”

趙頊問道:“什麽驚喜?拿來看看。”

蘇油搖頭:“相比驚喜,我覺得道理更重要。介甫公說天地有過,這點我也認同,但是正因為如此,人君更應該敬畏天命,而且不能僅僅表現在態度上,要落實在行動上,以補天之過,而庇佑人民。”

“九澇七旱之變,從何處表現敬畏?除了敬天禮地之外,每年收積倉儲,疏浚河道,豐年亦戰戰兢兢,常懷旱澇之思,是為敬也。”

“雖豐稔不稍侈逸,雖太平不稍懈怠,一如大災之年,是為敬也。”

“是故天閟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極卒寧王圖事。天棐忱辭,亦惟用勤毖我民。”

這是《尚書·大誥》中的章句,意思是以文王慎勞如此,故天命成功,降臨周家。之後也必須繼續保持傳統,慎勞從事,庇佑百姓。

這是蘇油自己在治經上的發明,還是將傳統的天變和君王得失扯到了一處,不過換了個順序,將因果倒了過來,從客觀出發,不是看只看天變這個現象,而是要考察君王在天變前後的應對舉措。

處置得當的,就是明君,處置不當的,就是昏君。

這道理還是溫和改良的立場,不過沒有任何毛病,王安石也必須點頭認賬:“陛下,明潤所言,是正理。”

趙頊點頭:“明白了,你這又是什麽寶貝?”

蘇油將紙卷打開,露出一根沾滿油汙的銃管,興奮地道:“陛下,高使相在商州發明了一種新型鋼材,硬度極高,可以用作銑刀刀頭,加工銃管了!”

趙頊頓感興奮:“效率如何?”

蘇油說道:“這支銃管,從上機到下機,僅僅一個時辰。”

趙頊頓時大喜,如此一天一個銑床就能加工出十二支銃管,一年下來就是差不多四千,要是二十張銑床一起開,那一年裝備八萬大軍……這個……這個……

這個純屬是想多了。

蘇油拱手道:“臣請集中胄案,將作監能工巧匠,還有我朝算術名家,地方大匠,獨立成立一監,專門從事高端軍器研發!”

說完看了王安石一眼:“其運作資金,臣請單獨籌備,只對陛下負責,其財務收支,也完全獨立於胄案,將作,不列入三司核計,以防敵國窺探。”

王安石問道:“明潤,這是何物?因何如此緊要?”

蘇油看了趙頊一眼。

趙頊說道:“王公二月就要履任參知政事,盡可告知。”

蘇油說道:“如此恭喜學士了,這是神機銃管,去年清明池大會上,種誼在箭館演示過的。”

王安石當時也的確見了,只道是蘇油敬奉給趙頊的什麽雜耍,而且那玩意兒一看就價值不菲,和現在這個黑不溜秋的東西大相徑庭。

蘇油說道:“這件東西的威力,比鶴脛弩猶勝,精準更是倍之,射程可達千步,有效殺傷,可在四百步外尚穿透瘊子甲,數息一發而人力不損。如果能夠成軍,必是對抗騎軍的利器。”

“之前受銑刀刀頭的限制,將作監半年時間,不過制作出了三百支,而且費用巨大,連禦龍直一指揮都裝備不了。”

“學士,如果有一支三千到五千人的部隊,使用這個進行火力輸出,以對抗西夏遼國的騎軍,會是什麽局面?”

“除此之外,還有幾款軍器,你想想將這鐵管放大到可以發射十五斤的彈丸,彈丸可以攻擊千步外的城池,寨堡,而且還會發生震天雷那樣的爆炸,是什麽效果?”

王安石頓時悚然:“軍國神器!”

說完又想到一個問題:“那要是這神機銃發射的彈丸,也能在千步之外爆炸的話……”

好吧,這個想法很王安石,蘇油只好耐心解釋:“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彈丸要依靠其自身的質量攜帶動能,才能飛出這麽遠還能具備殺傷力,這是有理工公式推導的。”

“要爆炸就必須有裝藥,要裝藥就會減輕彈丸質量,其實如今幾種高端軍器配合使用,已經足夠應付當前的戰爭了。”

“當然,硬質刀具的突破,只是解決了諸多技術難點中的一個,要成軍,軍器只是一方面,涉及到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要達到我說的局面,需要的時日還很長。”

趙頊一直被大臣們當做小孩一樣教育,現在終於可以翹一翹小尾巴了:“此事是將作監的最大機密,對外只聲稱是天聖節禮花籌備處,學士注意保密,雖家人至親,亦不可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