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經略

趙頊說道:“說吧。”

蘇油正色道:“此次戰役,慶州知州李復圭,軍報前後非常矛盾,舉措同樣非常矛盾。”

“之前奏報夏人不過數千,已遣眾將平之;其後有言眾將不力畏戰,斬之以定軍心;其後又說遣軍大破夏人三寨,殺敵千人;可緊跟著又說夏軍大盛,求朝廷支援。”

“如今情報已明,夏軍梁永能部,軍力明明三萬!李復圭明顯是之前貪功燥進,事後殺將掩過,接著殺良冒功,進而挑起邊事,企圖掩蓋先前的罪行!直到事情鬧到不可收拾,方才求告朝廷!”

“陛下,臣請一命,遣內使隨行,與臣共同查核此事,如其不法,即斬之於軍前,以慰銜冤死節之魂,以勵同仇敵愾之心!”

趙頊有些驚訝:“那內使往命之後……”

蘇油說道:“臣年輕智拙,舉止恐失,需要監督提醒。內使完命之後,臣即請為監軍!”

“準!”趙頊更不猶豫,甚至害怕王安石文彥博阻止,趕緊先答應下來。

李復圭是王安石的人,王安石趕緊說道:“復圭臨事敏決,稱健吏,與人交不以利害避。然輕率躁急,無威重,喜以語侵人,故不為士林行伍所喜。然之前轉運河北,多有政聲,縱有小過,刑亦不上大夫,如其罪屬實,也當寬免一二。”

蘇油說道:“參政,這是軍事,不是政事。軍事,當以軍法論之。”

“李復圭到底有沒有犯法,還沒有實據,但是如果鐵證如山,不容抵賴,那之前兩千將士枉死,難道就這樣輕輕放過?”

“在我心裏,他們為國效力,與蘇油並沒有什麽不同,甚至,直面強酋鋒鏑,比蘇油更應當獲得尊敬。”

“前朝龐相公酷虐將士,士大夫還歌頌其事,仁愛之心何在?軍士就不是人了?”

“唐末之亂,固乃武人制衡失常之弊,我朝撥亂反正,是當然之理,卻不是要矯枉過正,不是要歧視他們。”

“皇宋風氣,歧蔑武人,故百姓皆以從軍為恥。混忘了宣祖,太祖,太宗,皆出身於行伍!”

“擔心其作亂,便要使通文字,曉忠義,恢弘志向,以氣節相尚!夫子說有教無類,士大夫可以,軍人為什麽不可以?!”

“軍中嚴申十七禁五十四斬,蘇油治渭之時,早與軍民有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請以吾身先當軍法。”

“如油犯之,亦當斬首傳邊,以儆效尤。不以士大夫有別。”

“故而軍民勠力,才能以寡擊眾,贏得渭州大捷。”

“所以,如果蘇油領邊,則此事必查;如果查之有實,則此人必斬!”

“至於是不是還要派蘇油去西北,請中書,樞密,陛下祥慮。”

說完恭恭敬敬站到一邊。

沒有人敢開口,就算王安石,文彥博這樣的大佬,皇帝都敢噴的人,也不敢開口。

蘇油說的句句在理,邊州知州,轉運使,按道理就該以軍人,將領來要求。

如今邊州,本來就有不少是軍人在擔任職務,如果區別對待,必定會導致軍心散漫,忠誠降低。

可如今蘇油提出這條,那士大夫的特權,就受到了侵犯。

要是別人提出來,眾人還能反駁,可蘇油提出來了,就符合他任性天生的標配評價,更符合蜀學代言人“合情合理”的一貫主張,而且這娃如今也是大宋的一根道德標杆,私德上如司馬光王安石一樣無懈可擊。

人家可是自己先做到了,然後才來要求你。這和偽君子自己黴貓爛灶,還要大言炎炎侈談道德,不是一路貨色。

樞密院白虎堂上,安靜的針落可聞。

王安石苦笑一下,趙頊肯定是願意照此辦理的,自己背鍋的時候到了。

輕咳了一聲:“臣以為,還是派蘇油任職妥當。”

趙頊松了一口氣,李復圭,可是王安石推薦的,他是擔心王安石的情緒,才不敢開口:“既然如此,那就派王中正監軍,軍器監監軍一職,由李憲頂上。”

說完從身邊的皮包裏取出一件物事:“明潤,這個給你防身。”

靠!鍍金手銃!蘇油不免翻了下白眼:“陛下!這東西沒必要隨身攜帶!平時鎖保險櫃裏就好!”

趙頊還不好意思了一下:“這不是來樞密院議事嗎,太皇太後不讓著軍服,帶件不顯眼的軍器總還是可以的嘛,而且我也沒填彈……”

王安石和呂惠卿對視了一眼,蘇油對趙頊的影響力,遠比他們預估的還要大!

呂惠卿非常滿意,有了軍器監在手,他在變法派中的實力,立刻和二三梯隊拉開了一個很大的距離。

章惇和蘇油關系一直很好,曾布如今被稱為“護法沙門”,呂惠卿其實完全沒想到,蘇油會建議趙頊由他來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