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佞人

不過如今山高皇帝遠,蘇油也管不到那裏去,麥收之後,就該準備二期移民工程和冬耕了。

還有麥種,稗種,苜蓿種子的挑選,也是重活。

然後就該剪羊毛,挑揀好羊,屠宰肥牛肥羊,準備過冬了。

夏人如今徹底不敢再跳了,遣使進馬,求贖《大藏經》,趙頊大方了一回,“詔賜之而還其馬。”

王韶在熙河也暫時消停了下來,陜西和永興軍路,今年又是大豐收。

光一個延州,就括地萬五千九百馀頃,招漢、蕃弓箭手四千九百馀人騎,團作八指揮。

權發遣延州趙禼,以此封吏部員外郎,錫銀、絹三百匹、兩。

這只是一個開頭,其余陜西官員,升職的不在少數。

蘇油今天帶著石薇和扁罐,來到龍首村,試驗一種新型農具——耬車。

這玩意兒其實很早很早前就有了,到如今已經使用了一千多年。

“耬車”,又叫“耬犁”、“耙耬”。是一種畜力條播機,西漢趙過發明。

耬車由耬架、耬鬥、耬腿、耬鏟等構成,有一腿耬至七腿耬多種,以兩腿耬播種較均勻。可播大麥、小麥、大豆、高粱等。

使用最普遍的,就是三腳耬。三腳耬下有三個小犁,播種時,用一頭牛拉著耬車,耬腳在平整好的土地上開溝播種,用一根木棍控制麥鬥縫隙的出料速度。同時搖動耬把,讓種子均勻地落入土地中。耬車經過的時候順便完成覆蓋和鎮壓,一舉數得,省時省力,故其效率可以達到“日種一頃”。

當然蘇油是不會僅滿足於復原傳統農耕技術的,後世的條播機結構雖然還是傳統的大結構,可比這個復雜得多,一般由機架、牽引或懸掛裝置、種子箱、排種器、傳動裝置、輸種管、開溝器、劃行器、行走輪和覆土鎮壓裝置等組成。

其中影響播種質量的主要是排種裝置和開溝器。常用的排種器有槽輪式、離心式、磨盤式等類型。開溝器有鋤鏟式、靴式、滑刀式、單圓盤式和雙圓盤式等類型。

經過試驗,蘇油采用了槽輪式,開溝器也不是簡單的犁,而改用了鋤鏟。

然後通過齒輪組,實現了牽引聯動,並且在耬車兩側加裝了行走輪,這樣人可以站在車上,一邊指揮耕牛前進,一邊播種,節省一個人力。

經過改良後的耬車,寬度比原來增加了一倍,速度比原來快,使用了鐵架,但是為了降低成本,非結構性的地方比如麥鬥之類,還是使用了木材,重量更輕,也更牢固,播種更加均勻,一日能夠耕種五頃!

以馮老漢家為例,一家三丁,如今共有耕地四百五十畝,一半苜蓿一半麥子,苜蓿地不用翻,剩下的麥地,蘇油用兩架耬車,一天就把全家人需要辛辛苦苦近一個月的事情幹完了!

對於農人來說,這東西就是神器!

對於那些擁有數百頃上千頃地的上戶來說,這玩意兒更是救了命了。

陜北二期開發,各地下戶比去年可就踴躍太多了。就連蘇油都沒有想到,才短短兩年,人口問題,就成了制約陜西經濟發展的瓶頸!

到處都缺人,土地,工礦,修路,水利……

所以蘇油也只能在機械上打主意。

商州胄案,又一次賺了個盆滿缽滿,蘇油也不敢再繼續抽走上三等戶手下的人力,這幫子人可都是手眼通天,要是抽人抽到讓他們吃虧,自己在陜西可就不好混了。

於是蘇油只好給中央打報告,繼續實行精兵減政的策略,並且要求重啟屯田務,讓李若愚重新提舉,帶領建設兵團使用機械進行大規模耕作。

陜西戶等結構發生了徹底的變化,下三等戶依次擡等,客戶逐步變成自耕農,負擔越來越小,而稅源越來越多。

常平倉,李師中已經囤足了十五萬大軍五年所需;狼渡原,軍馬數量已經達到七萬;經過優選的四部騎軍,已經不再是十人一馬的空頭編制,而是實打實的兵強馬壯。

就在蘇油準備讓種諤重走當年失敗的路線,收服啰兀城和撫寧堡,鞏固邊防全取橫山,威脅西夏夏州的時候,一切戛然而止。

冬,十月,戊寅,知華州呂大防言:“少華山前阜頭谷山嶺摧陷,陷居民六社,凡數百戶。”

華山發生了山崩!

地動天變,這是必須有人出來負責的。

這口鍋蘇油不背,那就得趙頊來背,於是蘇油主動上表,去職,請求朝廷處置。

原因還不好找,因為陜西這兩年的政績和戰績,那是硬邦邦的什麽毛病沒有。

最後蘇油還是給自己找到了一條罪過,年齡太輕,權力太大,最恐怖的時候,一人獨攬大宋十分之一面積的軍政大權,麾下蕃漢正軍義勇三十萬,占大宋軍力四分之一,德能不稱,以致上蒼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