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雞西兒巷

忠烈祠的建成,其反應是連鎖性的,汴京城裏的小老百姓們,至少敬香又多了個去處。

很多小老百姓都不知道,大宋有這麽多英烈,為了他們不富裕的生活,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這個節奏帶起來,忠烈祠門前的松柏之間,一夜擺滿了當季的菊花。

九月,丙戌,趙頊下詔,各府,州,縣,建先烈祠,錄所籍歷年死於王事的子弟,春秋兩季,郡縣主官帶領群僚祭祀。

丁酉,遣使瘞熙河、陜西、永興軍戰骨。

十月,司天監造成基於天數設立的度量衡器,與以此為基礎,設計出新型天文儀器。

圭表,渾儀,浮漏,在蘇油的指導意見下,完全拋棄了之前的各種浮誇設計,比如那些裝飾用的銅龍,浮漏上的蓮花,一概拋棄,“大道至簡”,要求精準,上頭只有蝕刻的數字。

渾儀根據沈括的建議,取消了月環,減少月環對觀測帶來的影響。

除此之外,司天監還在翰林院觀天台加裝了一架大型天文望遠鏡,以提供更加精準的觀測。

詔下,賜蘇油以下各人銀絹有差。

其中最精細的一件物品,是時鐘。

這是一架近代意義上的鐘表。以螺旋薄鋼片發條提供動力,以鐘擺控制擒縱裝置,還引入了陀飛輪,矩鏈,以控制發條松緊不同時齒輪受力的穩定。

以發條驅動指針轉動其實不難,難在要其穩定和精準。

如今的陀飛輪也達不到後世那種高強度合金金屬絲的效果,不過石富想出了一個平衡系統,用三個飛輪,和齒輪組,抵消了相互間的誤差,使得時鐘的實際誤差,能夠在接受範圍之內。

所以現在趙頊屋子裏這個高達一米五的精密的金屬家夥,誤差能夠控制在一日三分鐘的程度。

這是大宋如今機械加工水平的巔峰之作,趙頊背著手圍著時鐘好奇的打轉,聽著悅耳的哢嗒哢嗒走針的聲音,看著機件轉動和下邊鐘擺的擺動:“怎麽不給個盒子裝著?這麽精細的東西,碰著了怎麽得了?”

蘇油說道:“還沒有最後定型,問題還有不少,比如石公發現這東西從夏到冬,誤差是變化的,陳昭明他們經過計算,發現主要來自氣壓的變化,正在著手解決。”

趙頊覺得已經不能等了:“那就安幾個調節鈕唄,比如你說鐘擺的快慢與擺軸長度有關,通過調節擺軸,不就可以解決氣壓帶來的影響?”

“還有一天差三分鐘有什麽關系?每天把時間較準不就行了?三分鐘而已,朕能容忍。”

蘇油趕緊贊頌:“陛下於理工應用之道,可謂是深得其中三味了。”

趙頊根本不接這個馬屁:“既然已經出來了實物,司天監趕緊將這個東西放大,給我安裝到汴京碼頭上去!”

“大不了安排一個當值的班子,每天根據司天監測量的結果調整那什麽誤差就好了,我要的是明年正旦大朝會上,各國使節都能看到碼頭上的鐘樓!都能聽見傳布整個汴京城的鐘聲!”

靠!鬧了半天是為了這個!政治影響!

蘇油只好躬身:“臣,遵旨。”

如今的開封府事務已經上了渠道,判官梁彥明,推官沈忱也算是鍛煉出來了,摸清了蘇油的施政方略,成了蘇油的忠實擁躉和得力臂助。

而蘇油的工作重心,移到了兩件事上——開封府城防的建設和大鐘樓。

城防建設是必須的,開封城的城建,經過司天監的計算,直接在城頭安放鎮國將軍炮,強度堪憂,有可能幾炮下來,敵人沒打死多少,自己先把城墻整垮了。

因此需要依托城墻,單獨建造炮樓,在城墻外部,以磚石水泥,修建強度更高的棱堡,將鎮國將軍炮,安放到棱堡裏邊。

與之相配套的,藏兵洞,彈倉,配件庫,牽引坡,牽引機械,滑車,進出通道,都要重新設計,工程相當巨大。

因此第一期工程,只能先滿足汴京城的北面和東面,西面和南面暫緩。

幾處工程高度保密,汴京城老百姓都不知道是在做什麽,開封府特意貼出告示,說是廂軍裁撤之後,為了加強汴京城的防守力量,朝廷對上四軍防禦範圍加以調整。

為了保證百姓的安全,將在城墻上安設營房,增設棱堡,添兵負責駐守瞭望,讓所有人不要大驚小怪。

……

汴京城東北角,雞西兒巷。

這裏是之前的二十八庫,大貨行,小貨行,東染院所在地,挨著護城河和五丈河,還有馬市和馬行。

這裏是廂軍集中營,然而最興盛的行業,不是商業和手工業,而是——妓院。

汴京城著名的銷金窟——樊樓,就在旁邊隔一道街坊,位於景明坊與廣福坊交接的大街口,可是那裏的光景,與雞西兒巷相比,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