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玉津園

萬幸的是,宋代離唐代尚不算遠,程舍人書坊搜求天下異本二十年,去年終於重金湊齊了全本《萬歲通天貼》。

程文應被蘇油洗腦了二十年,自然拎得清輕重,這東西留在手裏就是禍害,必須進獻給皇室。

不過蘇油也請得旨意,請求印發掛歷復制品,頒賞群臣之外,作為打響《奉元歷》招牌所用。

所得收益,皇家,司天監,程舍人書坊三家分成。

如今的大佬們,其文學和書法藝術素養,都是大宋最頂級的,所以第一期掛歷一經推出,立馬成為大宋文壇的頂級盛事。

馮京,王珪,王安石,每日散朝之後,就一頭紮進書房臨摹,遠在西京,成都,應天,杭州的司馬光,富弼,趙抃,張方平,蘇軾,都饞哭了。

蘇油不是沒給他們寄去,問題是——一份怎麽夠?!這些人的朋友侄子裏邊,有一個算一個,也都是書法愛好者啊!

極品貨帶起的風潮就是——熙寧六年新春的汴京城,家中要是沒有一副程舍人書坊掛歷,出門都不好意思見人!

蘇油被大佬們拉扯得東倒西歪:“這個是最新的木板水印,有了賽露絡紙才能做到,是如今僅次於雙勾的最高書畫作品仿制技術,到現在能制出十二幅,已經是程舍人書坊的極限了。逼我也沒有用啊……”

趙頊手握真品心底不慌:“呃……明潤你抓緊就是,這個《九經》、子、史諸書,我看可許諸國購買,不過《萬歲通天貼》……”

王安石拱手:“陛下,《萬歲通天貼》,雖然是木板水印,然與真跡無異,莫如許贈遼國,高麗,大理國主各一。至於其余西夏,交趾,許贈《吳道子孔雀明王像》,就差不多了。”

趙頊點頭:“相公所言甚是,對了,王韶即將入京,《萬歲通天貼》,明潤記得給他留一份。”

王韶是正牌子進士,經略使也是文官序列,蘇油拱手道:“陛下放心。”

……

熙寧六年春節,汴京城裏的百姓日子是快活而興奮的。

汴京城碼頭上,大鐘塔頂的紅綢終於取了下來,與皇佑元年用褐色琉璃磚建造的北門開寶寺鐵塔不同,大鐘塔因為是水泥預制件搭建的,除了大鐘上五顏六色的彩色玻璃大圓盤,通體成灰白色。

與鐵塔這稱呼相對應,市民們稱呼其為錫塔。

顏色也的確像氧化後的錫。

同一天,汴京城裏賣開了一種《時報》,據說是中書和學士院翰林院,還有國子監太學合辦的,十五文一張。

第一頁上就是皇帝陛下給全國人民的新春詔書,聽坊間秀才們搖頭晃腦地邊贊嘆邊講解,方知是陛下給萬民賀新春呢,反正吉祥話無數,同時鼓勵居民們安居樂業,種地養蠶,力爭將日子越過越好。

下邊是中書的文告,王安石親筆撰寫,將去年朝廷的政績誇飾了一通,給新法做了解釋,給各種收費做了解釋,要求老百姓們理解和支持政府,同時檢舉揭發推行新法中的不力官員和不當行為,適應新形勢新秩序下的新生活,繼往開來努力奮進。

再往下是各路外官給皇帝陛下的賀表,分別是蘇油的,王韶的,章惇的,三人都是文采斐然政績突出,光看報紙的內容,所有人都會認為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接著是禮部的文章,講的是蕃夷順服八方來朝,態度是多麽的謙卑,貢物是多麽的豐富,陛下決定於初六開放玉津園,裏邊有諸多新鮮物事海外奇珍,供市民們參觀。

然後是汴京城裏出名的文人士子的新文章,新詩詞,這個最讓百姓們氣惱。

王雱王衙內的排名,竟然在大蘇的前頭,這你能忍?!毫無例外地招惹來一片罵聲。

皇室成員也有文章,趙宗佑,汴京人最喜歡的十八歲的節度使,寫了一篇好玩的東西,還有一個圓盤圖示,標注得清晰明白,原來是教大家怎麽聽錫塔上的大鐘報點兒,怎麽學會看上邊的時點。

其實大家夥兒已經會了,不過子正卯初什麽的好像有些復雜,響一下就是一點,響兩下就是兩點,這種簡單易理解的說法,在市井裏反倒是更受歡迎。

這也導致了開封府沖撞事件的突然頻發,因為好多人不是低頭看手裏的報紙就是看高高的大鐘,然後一不留神就撞到了一起。

正月初六,鑒於前世長假期間旅遊景點擁擠程度的陰影,蘇油加派了大量的人手,維持玉津園的治安。

結果如其所料,用人山人海都不足以形容其熱鬧程度。

養於玉津園的動物有天竺狻猊,就是獅子;騶虞,就是老虎;神羊,就是廌鹿;靈犀;麒麟,就是印度犀,長頸鹿;交趾馴象;獨峰駝;孔雀;白鷴……

其中光大象就有四十六頭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