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鹽戶

蔡京樂了:“兩位,你們的任所,一在東北,一在西南,今日之後,能不能再見都難說,就算要撕,也該是重回朝堂之後對吧?”

兩人恨恨地瞪了蔡京一眼:“小人得志!”

蔡京也不以為意:“你們都誤會運使了,這真是運使在給你們重回朝堂的機會啊。”

說完正色道:“運使說了,他和你們,從無個人恩怨,不過為國相爭而已。”

“只要兩位政事達敏,厚生保民,他去年是那句話,如今還是那句話。”

“在施政上沒有瑕疵,他就算是你們的上司,就算看你們一千一萬個不順眼,也一樣拿你們毫無辦法,一樣得捏著鼻子給你們上奏請功。”

“饒州永平監,池州永豐監,信州鉛山場,生產工藝過於落後,必須大改,須得采用新法煉銅。”

“四十萬斤,只是饒州一監所出而已,其余兩處,一樣要達到這個數目,今年東南出銅,需達到一百二十萬斤!”

“不必驚訝曾太守,新法工場,已然在饒州建設完成,五月裏已經試出精銅六萬斤,如今還有五個月,努力努力還是能夠做到的。”

曾布大驚失色:“什麽新法,能讓產銅量翻上三倍?”

蔡京笑道:“等太守到了饒州,自會知曉。”

呂嘉問嫉妒得眼都紅了:“蔡別駕,那……那我呢?”語氣裏哭音都帶上了。

蔡京笑道:“糧草工料,不勞呂太守操勞,你要做的,是做好民夫的管理,錢糧的發放,他們一日三餐的保證,身體健康莫生瘟疫。”

“運使說了,糧食籌集不易,如果讓他知道常州出現靡費公孥,克扣錢糧,貪汙冒領種種不法之事,他不理會旁人,只拿太守問罪!”

“工役,是可以按軍法從事的!”

“不過運使也說了,施政最緊要是公平。既然出了事按軍法從事,那有功了,當然就得按軍功受賞!怎麽樣,呂太守?敢不敢接這軍令狀?”

呂嘉問恨恨地看了曾布一眼,一咬牙長躬到底:“嘉問敢領此狀,望運使不要食言而肥!”

蔡京滿意點頭:“曾太守,你呢?”

曾布一拂衣袖:“被人坑得苦了,我要親眼見過冶煉新法,方敢相信。”

蔡京哈哈大笑:“自是無妨,那我們便各行其是,兢勤克業,在運使手下,好好報效皇宋一場吧。”

……

杭州灣,過了鹽官縣和海鹽縣,沿著海岸線一直到長江口的上海務,依次是沙腰,蘆瀝,金山,浦東,袁部,青墩……全是大大小小的鹽場。

大宋官鹽售價,各地都在三十五文左右,可官榷從鹽戶那裏收鹽,只有售價的一半,十五文到十七文。

其中巨大的差價,吸引著無數的私鹽販子,貧苦鹽戶鋌而走險。

鹽政,是大宋的一道難題。

不過這道難題在蘇油看來,純屬政府自找的。

要刺激生產積極性,商品經濟,聯產承包,比專榷國營,肯定會更加有效。

蘆瀝鹽場,鹽亭大戶陸中遠,正在準備巡查自己管理的鹽亭。

現在的鹽場,還是要熬,稱為“煮海”,將海水引入鹵池,一級一級提高濃度,得到鹵水進行熬煮,然後才能得到食鹽。

因各地熬鹽的工具不同,食鹽也分幾種顏色,用竹匾的,就偏青;用泥盆的,就發灰;用鐵鍋的,就發黃……其實就是含有雜質。

一處鹽亭,一般年產千石之家者為上戶,五百石以上為中戶,其余為下戶。

上戶的生活豪奢,他們同時還是管理者。

與鹽官上下勾結,侵吞國家發放的官錢,打壓收鹽的價格,發放高利貸,大肆中飽私囊。

甚至豢養武裝家丁,勾結私販水匪,把持一方,濫用私刑,既有錢又有勢,就連官府都不敢輕易招惹。

而最窮的下戶,背著一身的債務,承受殘酷的壓榨與剝削,一年辛苦勞作,甚至連溫飽都求不得。

大才子柳永的《煮海歌》裏寫的很明白:“自從瀦鹵至飛霜,無非假貸充餱糧。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緡往往十緡償。周而復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驅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鬻海之民何苦門,安得母富子不貧。本朝一物不失所,願廣皇仁到海濱。”

而新生代才子秦觀,給蘇油所上的策論裏,有一篇《國論》,裏邊就提到:“至於摘山煮海,冶鑄之事,他日吏緣以為奸者,臨遣信臣,更定其法。”

陸中遠最近就頗為頭痛,最近官府下了文,一次三百斤以下,不算走私,泥腿子們歡欣雀躍,可自己就有些難過了。

自己的鹽田,完成官中的榷課就差不多了,至於這份家業,都是每年克扣官錢,放租,收購下戶鹽倒手掙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