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

“忠實地履行自己的任命,勤勉地去完成它,就是最大的官體;遵從於自己的內心,表達出自己的善良,就是最大的體面。”

“用自己的能力,和村中的孩子一起研發出一道美味的吃食,然後大家一起分享。我不認為這是無禮的表現,恰恰相反,這才是‘禮’的本質。”

“故《釋名》有雲,禮,體也,謂得其事體也。”

“《禮記·祭義》、《周易·序卦》,所以言禮字,從示,從豐者也。”

“示,以身作則;豐,使裕衣食。禮的本原,是自己對別人怎麽樣,對祖先怎麽樣,而不是反過來,要求別人對自己怎麽樣。”

“周代禮興,而後崩壞,禮才漸漸成為了強行約束人們內心與行為的東西。”

“不再是人對於自身的要求,不再發自內心出於自然,淪為了‘禮教’,成為了制度與枷鎖。”

“所以《漢書·藝文志》記載,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難道不值得我們思考嗎?”

娃子們捧著飯碗,眼睛亮晶晶的,好奇地打量著幾個人。

蔡京笑了,晏小山侍才而驕,一路行來意氣風發,指點這個指點那個,來,眼前這位你再指點看看?

晏幾道都傻了,想要反駁又無從反駁起,因為蘇油所舉的書籍章句他都讀過,但是卻從沒有細想到這一層而已。

自己從小錦衣玉食,以為家中進退講究那一套便是禮的定義,以為那些東西只是富貴階層才能匹配,才能擁有。

卻從來沒有想過,這其實也是庶民們理所當然應當擁有的權利,這是每個人內心應當尊奉的標準,而不是士大夫階層才能擁有的特權。

蘇油端著碗轉身,朝村中的祠堂走去:“所以我認為,錦衣玉食百供一人,不是士大夫的榮耀,而是士大夫的恥辱。只有那些有心讓我大宋所有子民,大家都能一起享受到一碗蟹粉拌飯的士大夫,才是真正的士大夫。”

蔡京對若有所思的鄭俠和呆若木雞的晏幾道說道:“別愣著了,走吧,我可是希圖少保的飯菜好久了,今日算是沾了二位的光。”

來到村中,祠堂前的平地上,搭起了很多的竹竿,竹竿上掛著很多潔白光亮的線狀物體。

蘇油給三人介紹:“這東西叫‘粲’,本意是精米精食。古法先取糯米磨成粉,加以蜜、水,調至稀稠適中,灌入底部鉆孔之竹勺,粉漿流出為細線,再入鍋中,以膏油煮熟。”

“因其流出煮熟後,亂如線麻,糾集纏繞,又稱‘亂積’。”

“傳統的酸漿法制作工藝,耗時長了些。”

“如今新法出來了,稱為‘米纜’,已可幹制,潔白光亮,細如麻線,和面條一般,除了可以保存,味道還很好。太湖工地上的工人們很喜歡吃。”

“這東西已經加工成了半成品,利儲存利運輸利速食。兩浙路旱情以工代賑,七萬人的飯食,總要想出些辦法。”

“米纜易斷,如果不用酸漿法經過發酵,便要先制糊,生料和熟料混合捶打,然後擠壓入沸水使之成型。”

“新法用新米不行,得用陳米,陳米直接食用口味不好,花一些小心思,料理成美食,家中新婦,也能得婆婆一句贊譽不是?”

來到堂屋,劉萬春上來迎接:“兩位先生來了,蓬蓽生輝啊……”

蘇油笑道:“萬春你陪著客人,我下去安排飯食。”

鄭俠與晏幾道面面相覷,劉萬春也很尷尬,只有蔡京大大咧咧:“坐下敘話,少保便是這般,習慣了就好了。”

不多一會兒,幾道菜上來,雖然是盛放在極為粗糙的大碗裏,但是因為菜色精致,配色可愛,滋味香濃,反而是別有一番情趣。

蟹粉豆腐,蟹粉炒時蔬,蟹粉蒸蛋,還有一個蟹粉獅子頭。

每人面前還有個黑砂鍋,裏邊是滾燙的肉湯,上面蓋著一層鵝油保溫。

蘇油又端著一個大盤子出來:“來來來,體驗一下。”

盤子裏一共五份食材,每一份都一堆零碎。

蘇油將食材布好,這才坐了下來:“跟著我操作啊……”

幾人目不轉睛地盯著蘇油。

就見蘇油拿起小盤子:“先生後熟,先葷後素,一樣樣來啊……豬裏脊片、雞脯肉片、烏魚片,水過五成熟的腰片、肚片、水發魷魚片……豆芽、韭菜,以及芫荽、蔥絲……這個小山先生肯定還不認識,這是草芽……姜絲、玉蘭片、豆腐皮……好了,接下來大家將用水略燙過的米纜倒進去……”

“我再給大家每日加一勺新炒的蟹粉……好了可以吃了……”

晏幾道再次刷新了三觀,沒想到在太湖邊上一個小圩田裏,領略了一番如此有儀式感的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