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突然有錢也不好

制鹵完成後就是結晶,鹵水結晶會在第十一個鹽池裏發生,這時鹵水濃度在二十四度,達到了出鹽的標準。

鹽民會每隔半小時會拖動繩子,沿著鹽池兩邊行走攪動鹵水,這叫“鹵打花”,目的是讓新鮮鹵水和老鹵混在一起,讓鹽的結晶體更加均勻細膩。

當鹵水進入最後一個鹽池後,剛開始蒸發,就會出現白色的鹽,等鹽在結晶池達到一定的厚度,就可以收鹽堆坨了。

從海水引進到結晶出鹽,海鹽曬制周期在十二天左右。

晁補之給眾人介紹:“如今的蘆瀝鹽場,可以日產鹽七千斤,按一年能夠正常生產一百天計,年產在七十萬斤左右。”

“生產出來的海鹽,一部分被多次粉碎、洗滌、篩選、烘幹,運往大宋內地各處;還有相當的一部分,被當成工業用鹽,用來生產純堿、燒堿等化工產品。”

晏幾道聽得有些頭暈:“一個鹽場,一年能給朝廷帶來多少收益?”

晁補之說道:“兩萬四千貫左右,其中半利歸朝廷。”

鄭俠問道:“那鹽場能入一萬兩千貫?”

晁補之點頭:“差不多吧,如今蘆瀝鹽場將以前的鹽戶都組織了起來,成為鹽場的用工,出鹽越多,他們的收入就越高。”

“鹽場和朝廷所得,基本是五五開,朝廷收益萬貫,鹽場收益也有萬貫。”

“刨去維護費用,鹽場的收益,在七千貫左右,家庭的年收入,能夠達到百貫。”

“不過勞動強度比以前降低了很多,最艱苦的汲水工作被提灌機替代後,剩下的就是整灘,歸坨,運鹽,引鹵。平常時候,家裏人可以耕田種地,養雞養鴨。”

蘇油一邊聽還一邊記筆記:“無咎你講詳細一點。”

晁補之躬身施了一禮:“鹽灘經過長時間海水浸泡,底部泥土會出現松軟和空隙,這時需要進行整灘;整灘機跟汴京壓路輥子相似,把鹽池的泥土壓硬,能提高鹽產量;整灘一年兩次,一次在產鹽淡季冬季,一次在旺季夏季之前的三月。”

“氣溫高、蒸發量大的夏天,是蘆瀝鹽場最適合曬鹽的季節。但這個季節海邊天氣多變,常有大暴雨。”

“鹽池又都是露天的,一旦下雨,鹽池內的鹵水變淡,制鹵工作就功虧一簣了,這時就需要趕在雨前,把鹵水引入鹽池旁邊的鹵池,用覆蓋物蓋上。”

“下雨時還要檢查鹽池,確保鹽池內的雨水順利排走;雨後再把鹵水從鹵池引入鹽池,繼續制鹵。”

“另外還要將已經堆積的鹽坨,加固壓實,進行遮蓋。”

“生產上的事務,大致就是這些。”

蘇油點頭:“那如今便是整修鹽場的季節?”

晁補之說道:“正是,看,他們就正在夯實鹽池。”

鹽池上,工人們正拖動這巨大的石磙碾壓鹽場,鄭俠看著那石磙感覺非常奇怪:“那是什麽石頭?”

蘇油笑道:“那是混凝土,先做好模子,然後用水泥漿拌卵石澆鑄出來的,要靠開山采石打造,只怕到現在都還完不了工。”

劉二裏現在既是監工又是主要勞動力,聽到這邊說話,跑過來撲通一聲跪下:“敢問哪位貴人是蘇少保?”

眾人趕緊閃開,劉二裏連著叩了幾個頭:“二裏謝過少保救命之恩。少保你救了我和老娘的命啊……”

蘇油趕緊將他扶起:“扯遠了,說不上,救你的是晁補之。”

二裏說道:“少保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幹!”

蘇油笑了:“蘆瀝這個鹽場規模還很小,趕緊將手藝學到,以後不定也能成個員外。”

劉二裏連連擺手:“要是像陸剝皮那樣的員外,二裏寧願不當。”

蘇油說道:“好,都說窮逼奸計富長良心,我看守得住本心,才是真富余。家中老娘如今還好吧?”

劉二裏抹著眼淚:“好,如今老娘不用熬鹽了,就領著家眷們料理料理飯菜,活計輕省多了。”

說完又問:“少保,如今的蘆瀝,應當是大宋數一數二的大鹽場了吧?怎麽你剛剛說還……很小?”

蘇油看了身周眾人:“二裏,知道我們大宋有多少人嗎?”

劉二裏搖頭。

蘇油說道:“據我所知,至少九千萬。”

不光劉二裏傻了,其他人都傻了:“這麽多?”

蘇油說道:“成人一月斤鹽,兒童半之,按這個計算,大宋一年當出九億斤鹽,方能滿足正常需要。”

劉二裏眼睛裏凈是圈圈:“九億斤,這是多少……”

蘇油也懶得多解釋,拍了拍他的肩膀:“總之,好好幹。”

又勸慰了他幾句,打發他繼續整灘,晏幾道這才問道:“明潤,我大宋如今一年產多少鹽?”

蘇油說道:“豐年的話,一年能到三億斤,所以如現在蘆瀝鹽場這樣的地方,再多八百多個,都能被消費市場吃下。”